并没有很用心地去读李泽厚《美的历程》,可是看完之后仍旧有一种“拔剑四顾心茫然”的慨叹。
大概是每次看完时间跨度太大的书后,总会有种时间何其浩瀚的虚无感。历史的滚滚长流里,自己不过是一粒没有任何水花的小水珠,被历史的长流裹挟向前。大千世界滚滚红尘中,个人微弱的存在何其渺小。
《美的历程》全书脉络清晰,分析中国从史前文化到清朝关于“美”的发展历程。
“美”是具有特定社会意味的形式。从图形、礼乐到唐诗宋词元曲清小说,受每个历史时期的思想文化影响,不同的“美”最终呈现出具有当代特征的艺术表现形式。无论是青铜器、瓷器还是壁画、小说,每种艺术形态的主流表现形式均能不同程度反映当下人们的思想倾向。
正如书中所说,乱世出英雄,而盛世多悱恻。
总是会忍不住去想,那我们当前的主流文化和主流审美,在后世又会怎样界定呢?
王健林的“小目标”风靡朋友圈,马蓉王宝强也风靡朋友圈,奥运会风靡朋友圈,《北京折叠》也风靡朋友圈,信息的急剧爆炸中,真的有主流思想吗?
无论是何种文化,在信息交流日益频繁便捷的当下都有着大融合的趋势。那么,我们现在的所思所想,还能被归于中国文化吗?
舆论分析上总是说当前中国存在着两个舆论场,新闻联播式的高大全和微博天涯贴吧的小道消息,到底哪一个能够成为被后世认可的主流文化?
众声喧哗的时代,每个人都迫不及待想要站到最高处让所有人看见,纷杂浩淼的思想中,到底什么才是主流?
魏晋有“竹林七贤”,盛唐有李白,晚唐有杜甫,宋代还有苏轼,那当前文化的代表人物是谁呢?
高中时候,郭敬明韩寒安妮宝贝七堇年的书火得一塌糊涂。学校旁边的书店里,虽然教辅书占有绝对的大头,但是摆放在进门位置和畅销书位置的,始终是“青春文学”。
那个时候喜欢看郭敬明安妮宝贝,从来不是一件会被投以目光的事。
可是,在接触学科范围渐广之后,对书籍的选择反而越加迷茫。太艰深或者专业性太强的书,看不进去;太流水线的书,又觉得不值得。
所以,现在的选择应该是什么呢?
俺曾见,金陵玉树莺声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过风流觉,把五十年兴亡看饱。那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栖枭鸟!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
(图片转自网络)
(转载请联系作者)
来这里,我们相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