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并不是三刷,而是n刷,不过三本就有多的意思就这么说吧。
我忘了为什么刷第一遍,但是看了之后忍不住地去刷很多次。第一次忍不住,是因为歌舞。这部电影让我爱上了玛杜丽迪克希特和印度舞。
当时最主要是惊讶那个剧情:死硬不要爱上别人的德夫达斯爱上了婵佐穆琪。他说:帕罗人人爱,但你,婵佐穆琪,除了我没人爱。我和婵佐穆琪一样又惊又喜,悲欣交集。我多么希望我喜欢的人也对我这么说。后来我得到了,认为我好可怜,又说他好喜欢我。然后呢?没有然后了。我就这么刷这个电影,一次次回味“帕罗人人爱,但你,婵佐穆琪,除了我没人爱。”
后来,是我对玛杜丽这版的婵佐穆琪产生了深深地认同。她爱得深,那么投入也充满力量,即使德夫达斯表白心迹之前,也完全不是一个没人爱的怨妇。我反复看她的镜头,细细品味她为什么可以做得到。
不是美貌。美貌自卑的不要太多。不是技艺,有记忆而不自爱的也太多。她就是一个勇敢生活的自爱的人,哪怕身为歌舞伎为世人轻贱,也从不怀疑自己的价值。每一处都是柔中带刚,莫名有一种受难圣母的悲壮美和力量感。
这种认同太深以至于我后来给自己取印度名为婵佐穆琪。
婵佐穆琪成了我一个精神支柱。我在痛苦迷茫时去刷,流自己的泪。再后来我走留意到了德夫达斯本身。他是多么神经病。明明喜欢人家却十年只寄了没几封信。我曾经以为那不是爱。我曾经以为不过是不够爱那么作什么?
但是现在看到德夫达斯对自己生命的审判,以及我在算自己和心上人关系时抽到审判牌后不这么想了。
人想拥有聪明美貌地位成就荣誉金钱才华爱情家庭朋友,德夫达斯俊美富有聪明有才华,而且有深厚爱情,但是他为情所困,才华不能够用在做事业上,只是一个继承者而不是开创者,一生的法律知识不过是用来审判自己。这也让我想到我自己。
一切都会来的,不做不处理只是自欺欺人永远不能够假装事情不存在。德夫达斯的父母关系就是这个审判背后的东西。从小被皮鞭教育,十岁出国读书,这是怎样一种惨痛的体验?德夫达斯的优秀深情,帕罗和婵佐穆琪的美好,不过是给这场盛大悲剧准备了足够多的美好用于毁灭。
没处理好这些,有爱情也会怀疑,有爱情也只是多带来一个可以被你深深伤害的人。等到醒悟的时候往往只是被失去刺激得明白。
这不仅仅是包办婚姻悲剧,更是性格悲剧。当一个人的指向不是幸福,而是攀比和为自己争一口气时,只会在绝路上越走越远。比如帕罗的妈妈,那么爱女儿,为什么要发出让女儿嫁得更高的誓言?那一刻,她被自己歌舞伎出身绑架了,发出来一个委屈自卑的歌舞伎的声音而不是母亲的声音。
处处可悲可悯可叹,如今时代进步让人犯错误可以及时修改,但是也有很多人进入错误婚姻还是很久不出来。父权拜金的阶层社会是所有这些悲剧的底色。上面的怕下来,下面的拼命上去,哪里有爱情的余地?
这几天还会在刷一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