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 老子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这片土地上诞生的道家更是留下了无尽传说,身为道家创始人的圣人老子,更是为后人留下了巨大的宝贵精神财富。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约公元前571年农历2月25日诞生,春秋时期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为了争夺霸主地位,战争不断。长期的社会动荡与变迁,让老子目睹到老百姓民不聊生,作为周朝的守藏史(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他提出了治国安民的一系列主张。
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在函谷关(位于今天的河南灵宝)守将尹喜的请求和感动下,在入陇的途中,老子遂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以王朝兴衰成败、百姓安危祸福为鉴,主张无为而治,著上、下两篇,共五千言,即《道德经》。老子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称为:“中国的哲学之父”,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后来老子的思想被庄子所传承,并于儒家和后来的佛家思想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核心内容。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内容涵盖哲学、伦理、政治、军事等诸多学科,被后人尊奉为治国、齐家、修身、为学的宝典。它对中国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道德经》主要论述“道”与“德”:德是基础,道是德的升华。“道”不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的方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