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手写了一首苏轼的《浪淘沙》,为了凑字数,在文末写了几句自作聪明自以为是的解读。睡觉前看到小晃给我发来的她查到的名家解析,才知自己的理解大错特错。很可笑,也很惭愧。
原词如下:
浪淘沙
昨日出东城,试探春情。墙头红杏暗如倾。槛内群芳芽未吐,早已回春。
绮陌敛香尘,雪霁前村。东君用意不辞辛。料想春光先到处,吹绽梅英。
“料想春光先到处,吹绽梅英”一句,应翻译为“想必春光最先到来的地方,就是那刚刚开放的梅花”。并不是我理解的,带着对春景美好的设想,去寻找同杏花一同绽放的梅花。
梅花又叫报春花。百花凋零后,只有它在严寒冰雪中等待大地回春。毛主席的《咏梅》一词中,也有“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的句子。冬将尽,春未回,正是梅英绽放之时,凌霜傲雪,带来早春的讯息。
结合当时作者的处境,也能从词中感受他对于自己政治主张的坚持,颇有一番梅花的风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