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晋升,历来都是一件非常神秘的事情。
大家可能从书本上和网络上喝过各种黑暗鸡汤,成为厚黑学的忠实信徒,利用其中的套路偶然占了点小便宜,便以为自己掌握了职场生存的全部哲学。其实不然!
最近一年时间,观澜君经历了两次单位人事调整,自己也有幸成为其中的受益者。今天,就想和大家聊聊其中实实在在的心得和启示。
一、人事调整,既讲论资排辈,也看业务能力。
今年,单位分了一个晋升指标,小张、小赵、小王、小孙四个人被纳入考察范围。
小张、小赵,去年从其他单位外调过来,两个人年龄略大,任职时间稍长。小张工作认真,业务能力强,非常坚持原则。小赵平时无精打采,工作中规中矩。
小王、小孙,长期在本单位工作。小王,负责内勤,平时比较清闲,性格沉默寡言。小孙,负责后勤,性格开朗,为人谦虚,虽然年龄和任职时间都是四个人中最小的,但是口碑却相当好。
最终,研究结果小张获得了推荐。
启示:想要获得提升,既要能接受时间上的考验,也要能接受任务前的考察。
二、工作上的支持是最大的支持,而生活上的交流才是最好的助推剂。
去年,上级给了一个晋升中层的指标,老万和老詹两名同志同时被纳入考察对象。
平时,两人负责的工作相对清闲,属于工资一分不少、工作喝茶看报的类型。
老詹同志,年龄和任职时间都略长,性格独立独行,私下里爱发牢骚,不是自己的分内事,一概不管,在单位也没有什么知心朋友。
老万同志,为人和善,交友圈子大,常常为领导做一些牵桥搭线的工作,周围档次比较好的饭店和娱乐场所,老万同志都有预付费会员卡。
最终,老万同志毫无悬念胜出,晋升中层。
启示:职场升迁,在资历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往往是情商一决高下。
三、“多做多错,不如不做”的穷人思维万万要不得。
也是在去年,观澜君和小王也一起被纳入考察对象。我俩虽然年龄相仿,资历差别也不大,但是我是外调的新人,他是单位的老人。
小王同志信奉“做得多,错得多”,他在主要业务部门工作,任务并不轻松,但是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他只愿中规中矩做事情,不愿主动创新干工作,虽然别人挑不出毛病,却也很难看出亮点。
观澜君则是一个喜欢“利他”的人,坚信:付出才是工作价值的体现。对于领导交办的工作,处理起来一丝不苟,常常获得肯定;对于自己的分内工作,打理得井井有条,很少出现差错;对于同事们的困难,也愿意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分忧解难。
最终,“新人”观澜君获得了提升,而“老资格”小王则做了冷板凳。他心里多多少少有点怨气和不服,之后便调到负责比较清闲的内勤工作,今年又再一次与晋升失之交臂。
启示:付出看似是在成就他人,其实最终是在成就自己。
观澜君一直明白“塞翁失马”的道理,所以在升职加薪走上人生高峰后,一直小心翼翼做人,怕某一天陡然跌落低谷。
工作中,领导提出的好想法,我总是第一个响应,冲在前头,当好“马前卒”。
生活中,常常主动参与领导的私下生活,勤汇报,共娱乐,当个“身边人”。
平日里,同事们遇到困难,能帮则帮,不能帮忙,也给他们出主意,当个“热心人”。
之所以做这些,大概是因为我明白:晋升道路千百条,有用才是第一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