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电影漫谈简书电影院影评
《书店》:书籍的香,掩盖不住人性的臭!

《书店》:书籍的香,掩盖不住人性的臭!

作者: 书影斑斓的简书 | 来源:发表于2018-07-27 20:57 被阅读4次

文 | 书影君

01

如果不是一个喜爱阅读的人,恐怕很难体会身处书店时的美妙感觉。

无论书店面积大小、环境好坏,只要身处四面环书的幽静一隅,鼻中嗅到书香,伸手抚摸书脊,那种内心极大的满足感便会喷涌而出。仿佛自己触摸到了世界上最智慧和伟大的灵魂,并与他们窃窃私语。

时常徜徉书店中,而不觉屋外时光流转。

“书影斑斓”,作为一个只谈书与电影的公众号,若遇到二者的结合之作,比如一部讲书的电影,或者一本关于电影的书,往往会令我更愿意尽快介绍给我们的读者。

最近,我就看了一部关于书店的影片,是根据英国女作家佩内洛普·菲茨杰拉德发表于1978年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来。但是,影片中不但描述了阅读的美好,以及对于人类灵魂的引领作用,同时也记录了人性阴暗丑恶的一面。

正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看来要理解真实复杂的人生,不但需要读许多书,还需要接触许多复杂多变的人性。

这就是2017年上映的英国影片《书店》,豆瓣评分7.8。

02

警告:下文有部分剧透!

1959年,英格兰一座四面环海、闭塞落后的小镇哈堡。

二战遗孀弗萝伦丝·格林,是一位独立坚强的女性。她失去了丈夫,也没有孩子,独身一人生活在小镇上。

弗萝伦丝从小就酷爱阅读,她和丈夫就是在伦敦的一家书店里相识的。她时常在海边散步,整理自己读书之后的思绪和想法。并坚信,书籍如同一个家,可以改变人生,赋予人类美好的心灵。

读书、散步以及守寡久了,弗萝伦丝突然想,我为什么不能在小镇上开一家书店呢?

尽管这个封闭的小镇,居民普遍没有阅读的习惯。正如一位船夫对弗萝伦丝说,“读书使我疲惫,而生活就已经够我受的了。”

船夫评价弗萝伦丝开书店的想法很大胆,因为哈堡小镇上唯一有阅读习惯的,恐怕只有那位永远不肯离开自己家房子的古怪独居老头:布朗迪希。

弗萝伦丝开书店的阻力还远远不止于此,银行经理也不肯贷款给她,因为看不出书店有啥能挣钱的潜质。

但弗萝伦丝是一个坚强不易妥协的女性,她认定的事情,就一定要做成。为了省钱,她买下了一间镇上闲置了多年的老屋。屋里水管不通、小鸟筑巢、房顶塌了一半,还有一股老鼠屎的臭味。

但在弗萝伦丝精心的布置下,书店很快开张了,弗萝伦丝给书店取了一个很符合实际的名字:“老屋书店”。

小镇是个狭小而封闭的地方,弗萝伦丝开书店的事情很快就传遍了全镇。但是,在每一个人暧昧的笑容中,弗萝伦丝感受到了自己所受的排挤和敌意。

是啊,在一个僵化保守的小镇,居民对待任何影响他们习惯生活的“闯入者”,都本能地保持着警惕的态度。

尤其是当这个“闯入者”,还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时!

03

令弗萝伦丝没有想到的是,镇上有权有势的治安官加玛特夫人,也看上了这间老屋,原计划将老屋改成镇上的音乐艺术中心,但“老屋书店”的开张打乱了她计划。

加玛特夫人曾邀请弗萝伦丝参加自家举办的宴会,并半威胁半诱使地对弗萝伦丝提议,可以在更合适的地方重新找店铺开书店,但遭到了弗萝伦丝的断然拒绝。

一开始弗萝伦丝并不在乎这件事,毕竟这是自己的书店,自己的家,谁也没有权力将她赶走。

但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她体会到了加玛特夫人的势力之强大,也体会到了人性的阴暗和不堪。

有人“好心”地给弗萝伦丝推荐了具有极大争议的小说《洛丽塔》,当她把书摆在橱窗销售时,因为引起人们的围观,很快就有人举报书店造成街道交通的拥挤,要求书店停止销售。

因为女孩克里斯汀放学后来书店打工,很快就有教育部的巡视员到学校检查未成年学生非法打工的问题。

街边后来又开了一家书店,严重影响了“老屋书店”的营业收入,这依然是加玛特夫人的“杰作”。

更为致命的是,加玛特夫人的侄子,在议会提交了一份关于废旧老屋属政府财产的法案,正在议会进行最后一次审议。一旦法案通过,弗萝伦丝的老屋将被收归政府,而且如果能证明老屋已经年久失修,她甚至拿不到政府的补偿。

银行此时也不失时机地暗示弗萝伦丝,如果她能将书店出售,有人可能会有兴趣。

这一波波或明或暗的袭击与侵扰,弗萝伦丝哪里能承受得住?她最终只能痛苦地将书店转让,一个人黯然地离开了小镇。

每一个小镇居民,包括她的律师、银行经理、鱼店老板、加玛特夫人,都在自家的窗户后边,以一种阴险冷漠的表情,注视着弗萝伦丝的背影离开。

04

影片中,有两个人物值得一说。

那个只守着自家老屋永不出门的怪老头布朗迪希,他毫不理会镇上居民对他独身原因的谣言,只是终日躲在家里看书。布朗迪希有多爱书,就有多恨外人,他甚至连印有作者相片的书籍封面,都要撕下来烧掉。

就这么一个看似古怪的老头,却因为书,而与弗萝伦丝结缘。弗萝伦丝为他推荐一本新书,科幻小说大师雷·布拉德伯里在1953年出版的小说《华氏451度》,也将新出版的流行小说《洛丽塔》带给他,征求他是否可以大量进货销售。

通过弗萝伦丝的推荐书,布朗迪希对她的阅读品味刮目相看,感觉自己在封闭保守的小镇找到了灵魂的知音,破例邀请弗萝伦丝到自己的老屋中做客。最后,因为弗萝伦丝遭受排挤打压的事,布朗迪希不惜打破自己遵守几十年的规矩,主动找到加玛特太太家,请求对方放过弗萝伦丝。

另一个小女孩克里斯汀,她利用课余时间在“老屋书店”打工。第一次见面时,克里斯汀为了让弗萝伦丝雇佣自己,连珠炮似的自我介绍、痛陈利弊、反驳质疑,顷刻间一个古灵精怪、果断勇敢的小女孩形象跃然于观众面前。

克里斯汀说话童言无忌,虽在书店打工,但多次向弗萝伦丝坦承自己不爱读书。当她看到弗萝伦丝家的一个中国漆盘时,克里斯汀直接对弗萝伦丝说,“我很喜欢这个盘子,你可以在遗嘱里将它留给我!”这么直白无所顾忌的话,令弗萝伦丝又无奈又好笑,却也由衷地喜欢上了克里斯汀,并经常为她辅导功课,还不断尝试引导她喜欢阅读。

05

其实小女孩克里斯汀是片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物。整部影片自始至终,都有一个女性的声音旁白,以回忆的口吻来叙述整个故事。直到影片最后,我才明白,这个受弗萝伦丝影响爱上阅读的女性,就是小女孩克里斯汀。

弗萝伦丝被赶出小镇,落寞地乘船离开。其他人都是或冷漠或看笑话,唯有小女孩克里斯汀,手捧着弗萝伦丝曾经推荐她看的那本小说《牙买加的飓风》,气喘吁吁地跑到码头来送别。

此时女性画外音响起:“许多年之后,我依然记得,她看到我手中拿着书时,脸上露出的微笑。”

影片在这里,有一个非常意外的结局,这里我就不剧透了。希望你可以亲自看一看这部影片,看到最后,你一定会感受到一种既幸福又解气的复杂情绪。

这一老一小两个人物,因为书而与弗萝伦丝结缘,并彼此体味到了人性的美好。影片中,多次出现剧中人物凝神阅读时的镜头,令影片在卑劣的人性黑暗中,难得还扬溢着一股淡淡的书香,宁静而悠长。

正如影片最后所说,“在书店中,人不会感到孤独!”

看完影片,我也想起了我那些因为阅读而相识的朋友们。我们因书相识,因书结缘,并在书中发现彼此有趣的灵魂,这是多么美好而幸运的一件事啊。

有书相伴的人生,总不会孤独!

相关文章

  • 《书店》:书籍的香,掩盖不住人性的臭!

    文 | 书影君 01 如果不是一个喜爱阅读的人,恐怕很难体会身处书店时的美妙感觉。 无论书店面积大小、环境好坏,只...

  • 在时光机里寻找共鸣

    ——《我是一个初学写作的青年工人》书籍推荐语 前年,去遵义新国贸西西弗书店,居然看到《见字如面》书籍,掩盖不住内心...

  • 臭的香

    “臭的香”终于在今天成真,久违的味道,还是依旧好味道!不论时光流转,它就在那里,不曾移动,那口味太重,平时难得吃,...

  • 管不住的臭脾气

    你有没有过生气的时候?就是那种能明确感受到有一股气在胸口,却一直走不掉,很难受,却没有办法。 其实这样...

  • 人们对臭的共同追求,有哪一种臭让你印象深刻

    臭与香本是对立的反义词,但是人们有时候会形容一个食物又臭又香,这就是将臭和香完美的平衡与结合后的产物。 臭的食物,...

  • 书中痴狂

    我常去的书店总是座无虚席,纸墨香伴着咖啡香,使人心旷神怡,各类书籍高低摆放着,错落有致。 来书店的原因很简单,无非...

  • 崇尚权威,几何?所谓的屁,香与臭,只是气味,规则与不对称,对于人性,没有标准答案。在生与死,意义迥异,所谓的好坏,...

  • 臭榴莲,臭气熏天救了我的鼻子

    臭榴莲,榴莲臭,闻着臭,吃着香。 榴莲吃着香不香,我不知道。因为从来没有吃过,不是没想过尝尝,只是...

  • 书店,书香

    图/文:花知语 生活不止诗和远方,还有身边的书店。 当实体书店不再只是售卖书籍,还有浓浓的咖啡香,绿意盎然的盆栽,...

  • 【写作有意思】04让文字更深刻,更有力量

    思考 初级难度:试试用香的东西形容臭,比如“拿一束花也挡不住他的汗味”,你还能想到更多吗? 小小答: 用香的东西形...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书店》:书籍的香,掩盖不住人性的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yzg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