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来无事,翻看以前的文章,不少都配了图。
后来的文章,配图确实不多了。一是有时候确实懒了,二则是,有一个少即是多的考量。
语言文字,毕竟比不得图片的信息量。
但是再精美的图片,也比不过人们脑海中的想象。
具象多了,想象就没了。
上学时,粤语歌流行,有段时间听大佑的《皇后大道东》,脑海中想象着,皇后大道有多么牛x,人潮人海,车来车往,一片纸醉金迷的景象。
后来赴港游玩,专门逛逛,可惜落差太大,久违的大道,只不过是两车道的小街,两侧林立的多是市井小铺,售卖着海鲜干货,水果凉茶,或是本地人过早的茶点。
所以,如果这歌曲专辑真放个皇后大道的图片上去,这意味怕是要少了许多。
同理,读过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别心心念想着去实地造访,再真实的场景,都没有你自己头脑中的荷塘月色美。
再招摇的康桥的水草,都没有你脑海中的那几根妖娆。
其实,不光是语言文字,老祖宗们的水墨山水,书法艺术,常常讲究的也是一个意境。
留白,点到为止,话不说透,说的也都是一回事。
所以,事物没有绝对的好坏,少不意味着贫乏,多也不意味着富有,凡事都有个度和场合,就看怎么用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