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天鹅》是2010年由达伦·阿罗诺夫斯基执导的电影,他的代表作品还有《梦之安魂曲》、《摔角王》等。本片的女主角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她就是娜塔丽·波特曼。
1981年,娜塔丽·波特曼出生于以色列耶路撒冷,3岁时和家人一起搬到美国。我们最早认识到这位女演员,应该是她在《这个杀手不太冷》里饰演邻居小女孩玛蒂达与杀手莱昂的故事,这部影片上映的1994年,她年仅13岁。
据说早在2000年,达伦·阿罗诺夫斯基就敲定了娜塔莉·波特曼来扮演影片的女主角。而正是凭借这部《黑天鹅》,娜塔丽·波特曼终于在第83届奥斯卡上夺取影后的桂冠。
除此之外,娜塔莉·波特曼更是因此片与纽约芭蕾舞团的演员及编舞本杰明·米派德结缘,成为夫妇。本杰明·米派德正是影片的编舞并且在影片中扮演《天鹅湖》中的“王子”。
这就是传说中的事业爱情双丰收?
影片开头是妮娜梦中演出白天鹅的片段,优雅,柔弱,像一只易碎的花瓷瓶。
刚开始在优美音乐的衬托下,镜头配合着脚步移动, 公主在舞池中盈盈跳动着优雅。随着音乐节奏放缓、令人不安的音效渲染,摇晃镜头里光逐渐被黑暗包围,魔王伪装成人类踏着他的脚步出现了。不安,挣脱,魔王终于现身,音乐激荡达到高潮。一番激烈缠斗过后,她奋命一搏,旋转舞步下面是优雅柔弱而无助的白天鹅。至此,在湖畔采花的公主奥杰塔被凶恶的魔王罗斯巴特施以恶毒的咒语变成了天鹅。
而恰恰是由于她出演白天鹅的无暇,却在接下来给她带来了痛苦的挣扎和蜕变。
梦中醒来,注意看妮娜的着装、房间布置以及身后的玩偶,都是粉色的可爱路线,无不透露出妮娜的单纯可爱。值得一提的是,这是本片最为重要的视听语言,导演通过赋予不同角色不同的色彩系统,表现出不同的角色性格,以及潜藏的人物对立和冲突的关系。由此在主题上也印证着妮娜在冲突中内心挣扎和蜕变的过程。这些隐喻和象征在之后频繁出现。
接下来在客厅中的练舞片段,我们看到了三面镜的运用。画面左手边印出妮娜人像的两面镜子,象征着两种性格的割裂,暗示接下来人物的内心挣扎和冲突,也推动着剧情的发展。(为导演让妮娜一人分饰两角埋下伏笔)。而更为重要的是画面右手边,反照出窗外刺眼光亮的这面镜子,让人无法直视的刺眼亮光代表着完美,而这种完美是危险的,坠入意味着毁灭。再仔细一看,这面镜子下方还有一面小镜子,双重重复的镜子运用,仿佛在逼问妮娜:
Are you sure this is what you want?
到了早餐时间,色彩的隐喻再次出现,妮娜母亲的黑色着装体现出一种冷静和控制。回到上一张图你会发现,客厅的墙面、门帘、镜子边框无一不是黑色,局促甚至有点昏暗的客厅背后,观众的视角刚好处于打开的门后,仿佛我们化身妮娜的母亲,在监视着妮娜的一切。而恰恰妮娜的粉色系与这一切产生了一种极具张力的冲突,仿佛箭在弦上。回头看右手边这面印出窗外亮光的镜子,是否也反映出妮娜渴望逃离的心语?
早餐完毕母亲给妮娜穿衣服的时候,发现妮娜背后有疹子。从这里的画面,我们得以一窥妮娜与母亲关系的不对等,控制与被控制。母亲要亲自给妮娜穿衣服,叫她“sweet girl”,还问妮娜“你真不要我陪你去?”。(后续再提)
影片中另一位重要角色,莉莉身着黑色着装出现。
导演托马斯则以灰色调现身,一种平衡力量的象征。
当托马斯决定为新一季《天鹅湖》(柴可夫斯基创作的芭蕾舞剧)挑选新演员时,妮娜成为了第一候选人。不过,她还有一个竞争者,莉莉。托马斯要求舞者不仅仅能演出白天鹅的无辜与优雅,更要能演出黑天鹅的诡诈与淫荡,妮娜是完美的白天鹅而莉莉却是黑天鹅的化身。
妮娜排练时没能舞出白天鹅的单纯无辜兼具黑天鹅的诡诈淫荡,为此委屈失落。晚上独自一人回家时,她的精神世界开始曝露出隐性人格,幻想黑色诱惑的另一个自己,黑天鹅的灵魂开始进入她的身体。
第一次涂空红、第一次放下发髻,妮娜去找托马斯尝试说服他她能够完成这个角色。这是妮娜第一次尝试释放自我,但是就像托马斯所说,每次妮娜关心的都是完美的技巧,在其中却没有激情。口红、散发就像妮娜的舞蹈,空有技巧,却不是真正地释放。有意无意地,托马斯强吻了妮娜,却被反抗的妮娜咬了一口。或许就是这一口,让托马斯看到妮娜叛逆个性的曝露而改变主意,妮娜竟然意外得到了Swan Queen的角色。

躲在厕所里和妈妈分享完喜悦的妮娜一转眼,却看到镜子里分外刺眼的红色喷漆“WHORE”(婊子),这是原本单纯可爱的她内心世界的投射,蜕变的过程注定是惶惑与扭曲,尽管如此,这仅仅是通往黑暗的开始。(之前妮娜在办公室里被猛批一顿并且得知Veronica已经得到天鹅王的角色,因而她出来之后遇见Veronica就祝贺了她。然而正式结果出来却是妮娜,Veronica因此极其愤怒。因此不排除“Whore”这个喷漆是Veronica所为。)
之前提到母亲给妮娜穿衣服的时候,发现妮娜背后有疹子,而此时伤口似乎越发严重了。
手指也开始出现裂皮。
托马斯描述前天鹅王Beth如此说道:“因为Beth做任何事情都带着一股黑暗的冲动,我想这就是她的表演充满着快感的原因,让人战栗。”在向大众宣布将推出新版《天鹅湖》之后,托马斯了解到妮娜是处女,他要的艺术需要激情,需要释放,因此他给妮娜布置了一个家庭作业:
Go home and touch yourself.(自慰)
妮娜开始意识到她需要释放自己的情感,但这个过程和母亲对她的控制是极其对立的。排除艺术上的需求,她释放自我的主要障碍在于摆脱母亲的控制。而这种“控制与被控制”长久以来已然成为彼此关系的自然形态,它不仅是母亲对于女儿生活起居和演艺事业的控制和寄托,更是一种精神层面的统治。所以妮娜构建自我意识的过程,必然伴随着对母亲的反抗和彼此关系的恶化。
镜子的隐喻,两人开始站到彼此的对立面。
她开始排斥母亲为其穿衣脱衣,不再毫无保留把舞团一切事情告诉母亲,她开始拒绝母亲的命令,和莉莉在彩排前一晚去夜店纵情狂欢。她开始真正释放自我,也开始体会到做主演的压力和心绪,每个人都想顶替她,包括莉莉。她歇斯底里地找到托马斯求他别让莉莉做她的候补,甚至幻想莉莉用肉体诱惑托马斯以此获得主演。
演出前的最后一夜,妮娜用门把妈妈的手撞伤,并在第二天挣脱母亲双手跑向剧场,都是寻求一种意向意义上的表达,是妮娜摆脱了母亲控制的一种自我释放的隐喻映射。
此时,一只黑天鹅已经在妮娜体内准备脱茧而出。

The only person standing in your way is you.
It's time to let it go. Lose yourself.
在演出中途的化妆室里,妮娜的精神世界再次分裂,她幻想莉莉准备登台取代她的黑天鹅舞份,却用玻璃碎片刺向自己的身体。随后登台表演黑天鹅,一口气做了32个挥鞭转,这不仅是电影的高潮,也是芭蕾舞剧《天鹅湖》的高潮。在这个镜头里,妮娜的本性得以完全释放。“圣洁无暇”的她死了,“黑色诱惑”的自己得以重生,她终于完成了“黑天鹅”这个角色,也终于完成了自己。
尽管妮娜最终变身“黑天鹅”,但却给我们呈现了前所未有的舒展,那一刻,似乎我们的压抑也得到了释放。
完美,是伪装或是真实?是无瑕还是释放?导演给了我们答案。
可是究竟选择什么?
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只黑天鹅。
参考资料:李琳《读解电影——电影符号的表象与意指实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