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黄厚江《乡土中国》

黄厚江《乡土中国》

作者: 青箬笠0 | 来源:发表于2024-01-21 14:19 被阅读0次

一、导入明确目标

读费孝通的一部学术类著作《乡土中国》。理解书的内容,学习怎么读学术著作,还要完成两个具体任务:

(1)为这本书写一个600字左右的摘要。

(2)以某一个乡村为调查对象,考察今天的乡土社会是否还保存着“教化权力”。

二、明确书中概念及其之间的关系

  1.什么是概念?

阅读学术著作,常从概念入手。“乡土中国”是作者提出的一个创造性概念。看序言第3页。看书要养成看序言的习惯,还要看书后的跋。

看第3页:“我这种尝试,在具体现象中提炼出认识现象的概念,在英文中可以用ideal  type这个名词来指称。ideal  type的适当翻译可以说是观念中的类型,属于理性只是的范畴。”根据这段话说说你对概念的理解。

概念是对具体的乐观现象和社会现象的认识与抽象。

谁在什么领域内发现了什么概念?

  2.读了这本书后印象比较深刻的概念有哪些?

看着书的目录,还能想到哪些概念?

这些概念中最主要的是哪个概念?

“乡土中国”

这部学术著作的标题“乡土中国”就是全书的核心概念。书一开始就说,中国是乡土社会。--这是作者的研究成果,是作者的研究发现。那么,什么是“乡土社会”?为什么中国是“乡土社会”?这本书就是要回答这两个问题,就是要论述这两个问题。所以这本书的核心概念是“乡土社会”。读学术著作,发现书中的核心概念是最基本的要求。

(从“概念”入手,发现书的核心概念。这里,黄老师提出了阅读学术著作的方法,发现核心概念。还提出读书的方法,看序言和跋。)

  3.要把学术著作读通,还要建立概念之间的联系,厘清概念之间的关系。你能从这些概念中发现与核心概念有直接联系的外围概念吗(与核心概念关系最直接嘴紧密的第一圈概念)?

什么样的概念放在第一圈?应该是与核心概念联系最直接的概念。

4.一部学术著作,它的概念关系是很复杂的。这些外围海绵身边也常常围着不少概念。能发现这些外围概念身边的概念吗(即以第一圈概念为核心概念继续发现第二圈的概念,再建一个圈)?

我们阅读学术著作时,首先找出最关键的概念,然后找到和它联系紧密的概念,最后再去寻找紧密概念的外围概念。这样,概念的关系就清楚了,作者的观点也就清楚了。

三、明确书的主要内容,形成内容摘要

1.请你从书中选两个概念,说一个判断句。如中国社会是乡土社会。

乡土社会是一种血缘联系。

……

2.同学们的判断是成立的。但要表达准确,还要增加一些限制。如乡土社会人和人是一种血缘联系。同学们可以在“乡土社会是长老统治”“……”中间增加适当的限制吗?

  3.现在大家基本明白了主要概念之间的关系,也基本了解了乡土中国的主要特点。把同学们说的这些句子加以组合,基本可以说是这不学术著作的内容摘要了。

展示

中国乡村社会是一个乡土社会。乡土中国是一个无需文字的“面对面社群”,是一个熟人社会。社会的基本结构,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差序格局。在这种社会中,维系着一种缺少共同标准的“私人的道德”。乡土社会的基本社群是沿男性亲属差序扩大的“绵续性的事业社群”。乡土社会是一种“男女有别”的社会。它是一种“礼治”社会,它的理想是通过教化的手段达到“无讼”,追求一种“无为政治”。乡土社会主要是长老统治的“教化权力”。

还有哪些概念是黑板上(白板展示)还没有提到的?把没有提到的概念也组合到这段话中。

四、联系现实

1.乡土社会的基层结构是差序式的结构。你觉得今天中国社会还有差序格局的影子吗?

2.以爸爸为中心,画一个差序格局的涟漪图。

五、梳理结构

1.借助板书完成两个任务。一是看看书的目录,报考黑板上的板书图,简要分析这本书的结构(分为几个部分,互相之间是什么关系)。

四部分,第一部分1-3篇主要从熟人社会角度讲,第二部分4-7篇主要说中国社会结构,第三部分8-11篇是讲乡土社会的权力形式,剩下部分主要讲乡土社会从哪些地方开始发生变化。

这四个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这本著作是作者的14篇文章组成的,某种意义上缺少严谨的结构,但作者又不是随意排列的,它是按照内容的内在逻辑安排的。社会基层结构决定了权力结构,权力结构发生变化,社会便开始变迁。

第二个任务是,根据板书,你能发现费孝通这部著作的主要说理方法吗?

作者的研究方法,从现象入手,一步一步向前理性推进,然后不断抽象,不断抽象就是对事物认识研究的不断深化。这是费孝通的治学方法,也可以说是这部著作的内在结构。

主要说理方法比较。

同学们写摘要,也要把作者的治学方法和著作的说理方法写进去。

最后一个任务,看黑板上的板书图和这部著作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我们这个板书图示,就是一个以核心概念为中心的涟漪,就像传统中国乡土社会基层结构--差序格局。

(由概念入手,明确核心概念,梳理概念之间联系,进而梳理书中主要判断,也就梳理出书的主要观点。由概念到内容摘要,再到结构内在逻辑。黄老师的设计真是巧妙。整节课围绕学术著作的阅读方法展开,不仅学习了《乡土中国》,更学习了这类书的读法)

相关文章

  • 读书《从此爱上作文课》

    我也爱上了黄厚江先生 ——阅读黄厚江《从此爱上作文课》有感 南充初中语文...

  • 共生共长,稳步提升

    ――读黄厚江“能力训练课”有感 2019年的新春,洋溢着浓浓的年的味道,黄厚江老师的《作文...

  • 走进黄厚江老师

    今天,从同事那里借来了黄厚江老师的一本书一一《从此爱上作文课》。拜读小序,走进黄厚江老师。(以下为摘录笔记...

  • 作文案例研究(二)

    黄厚江老师是如何唤醒学生的这些思维的呢? 一、选好共生原点 黄厚江老师说:“所谓共生原点,既是共生教学展开的出发点...

  • 语文老师还是要会写点文章

    文/半夏 语文老师要会写点文章,这是黄厚江老师的观点,我深以为然。 黄厚江老师,“本色语文”的创始人,是我比较崇拜...

  • 平生常愧读书少

    今天读黄厚江老师的《黄厚江讲语文》,里面有一篇短文《平生常愧读书少》,黄老师以自谦的口吻大致梳理了自己的阅...

  • 还课堂语文本色

    花了很长的时间读完了 黄厚江老师著的《还课堂语文本色》,这是一本彰显着黄厚江老师语文教学思想和理念的好书,...

  • 黄厚江:谈谈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

    黄厚江,特级教师,江苏省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苏州中学教科室主任。 黄厚江:谈谈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 大量课堂实例说明...

  • 2018.4.18黄厚江谈写作

    一、纵向回顾写作观 懂写作才能教写作 小学经常为老师改作文 你得行,说你行,得有人说你行,说你行的人还得行。 一个...

  • 黄厚江《台阶》教学设计

    教学活动: 根据文章内容,把父亲和台阶连在一起说一句话。 思考为什么不用“父亲”,而用“台阶”作题目。 结合内容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黄厚江《乡土中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zkeo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