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张的军训过后,大家都忙着准备各种各样的面试,学生会的、社团的、还有勤工助学的等等。
做为一个把内向和退缩当习惯的人,在面试这件事上,我一如既往的保持着我的自知之明。
不是没兴趣,而是不敢。对的,不敢,像我这种在陌生人面前说个话都不敢抬起头来大声讲的人,面试?回答问题?算了吧,甭说人家故意为难我了,就是语气特别亲切的问我名字,我都声若蚊蝇,怎么想都觉着尴尬,所以还是从心吧。
然而,当我路过餐厅门口校学生会的宣传帐篷,看到一张张雪白的报名表时,这颗蠢蠢欲动的心可耻的动了一下,然后,在它的怂恿下,我签了字,报了名,还拉着我舍友一起。
拿到报名表后,默默在心里安慰自己——我就去试试,过不过无所谓,就当闹着玩了,顺带体验一下面试的感jio,不错不错。
后来的事情就很简单了,我跟我姐说了我报名的事情之后,她前前后后陪着我准备了很多,包括面试时的注意事项、预面试以及找关系。
我懵懵懂懂的跟着她走流程,到了初试那天,一切还算正常,没有紧张也没有结巴;然而复试时又被打回原形,那种紧张到忘词的尴尬、懊恼和不知所措,至今仍历历在目,清晰的不得了。
当复试终于结束,打开门走出去的那一瞬间,真的有种想哭的冲动,觉得自己简直了,糟糕的没眼看。
不就是回答几个问题吗?至于紧张成那个样子吗?越想越觉着丢脸,难过的心情也被无限放大,在心间肆意蔓延开来,甚至悲观的想着,这辈子估计也就这样了,当个乌龟挺好的,没事别瞎折腾。
至于面试结果,用脚趾头想想,都知道凉凉了。毕竟自己都觉得不咋地,怎敢指望能得别人的认可呢?
然而,事情的结果出乎我的意料,转折来的猝不及防,我通过了,在我自己都觉得没希望已经放弃的情况下,挺意外的。
后来,我把面试时的过程和感受跟我姐分享了一下,完了之后很认真的问了她一句:我能通过,靠的是什么?
她答:90%是你自己的努力,10%是我帮你走了关系。
有点小开心,还有点安慰。
对于“走后门”这件事,我的想法是有些矛盾的,一方面,我不是很赞成这样的做法,感觉有失公平;另一方面,我又希望自己可以有这个机会,因为这样会更容易得到想要的机会。
对于那个时候的我来说,通过“走后门”得到的,不仅仅是通过面试这么简单,更多的是一种无声的肯定和鼓励。
这次经历告诉我,在没有亲眼看到结果之前,不要急着否定自己,机会难得,没有则已,有就用行动证明你的重视和珍惜。
也许复试时的问题的确回答的不咋地,但我用英文做的自我介绍还是OK的。也许我的表现确实差强人意,但也因此让我明白“如果没有临场发挥的灵活自如,就在事先尽可能做好充足准备”,不要心存侥幸,不要等站到台上了,才发现自己什么都说不出来,那种尴尬和无措,有一两次就可以了。
#写在文末#
在不伤及他人利益的前提下,“走后门”也许未必是一件坏事。(把握好度,守好底线)
如果觉得不好,大可拒绝,凭实力说话;如果接受了,更要拿出态度和实力。
如果自己实力不够,哪怕幸运的得到了机会,之后也未必就会一帆风顺,唯有经得起时间层层考验的,方能走的更远,也走的更久。
所以,不管是哪种情况,都要努力,保持一颗空杯的心态,在认真而持续的学习中,不断打磨自己。同时具备了学习力和实力的人最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成为发光的金子。
(*^ワ^*)~(*^ワ^*)
我是简凝,一个喜欢用文字“说”个不停的高冷话唠,很高兴遇见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