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抽时间读了小说界的悬疑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代表作《东方快车谋杀案》。
作为一部被多国影视剧改编的原著小说,其故事性很强,而且主要人物多达十五个以上,不得不说,短短数十万字,将一个扑朔迷离的故事讲得如此透彻,层层递进,在看到最后一个章节之前,真的猜不到结局。想必,这就是悬疑小说的迷人之处。
第一次写关于小说的评论,就这本书,简单谈谈,我读小说的时候,会从哪几个方面下手。
另外,有些朋友问到我,关于记读书笔记的方法,在这里也可以分享一下,关于小说题材的笔记,我的一些个人认为比较实用的小技巧。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
好了,书归正传,阅读一本小说我通常关注的有以下几点。
1.简单了解创作背景
其实,在上一篇中我就有说到,我认可毛姆的一个观点:好的文学作品都是源于生活,与作家本身的经历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所以我在决定要读一本书的时候,会先去看一下作者的简介和生平。比如《东方快车谋杀案》的作者阿加莎·克里斯蒂,受母亲和姐姐的影响,她小时候就很爱阅读,爱写诗、小说和剧本。
家庭没落后,跟随家人到英国,在这一时期,她读到了狄更斯、萨克雷、大仲马的作品。在英国的青少年阶段,让她了解这个国家,以致她的很多作品中的主人公都是英国人,而且一些英国的俚语也运用得炉火纯青。
1922年阿加莎夫妇得到了作为大英帝国博览会先遣员的身份得以周游世界。这为她的小说创作提供了不少素材和灵感。
另外还有一则八卦,说是阿加莎的第一任丈夫是个年轻英俊的少尉军官,但是因为战争、贫穷、性格等等原因,她的丈夫因为另一名女子离开了她。所以,你能看见,在她的作品中,有不少军官的都是轻佻、愚蠢的坏人形象。不知道是不是跟作者的本身经历以及心理阴影有关。
所以说,关注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对我们理解一部作品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小说情节的处理
创作于1934年的《东方快车谋杀案》,是以两年前轰动一时的真实案件“林白之子绑架案”为蓝本的一部群像悬疑小说。
全书刻画了主、次要人物近二十个,包括作为她多部小说的主人公——波洛·赫尔克里。不得不说,她以女性独特的细腻,淋漓尽致的向读者展示了这么多不同的又具有鲜明特点的人物。
波洛的形象在她的笔下是“身高不及五尺四寸,但拥有极高贵的情操。他的头形仿若鸡蛋,总是倾向一侧,上唇留着笔直工整的八字胡。全身上下保持着一尘不染。”
就是这样一个矮胖的中年男子,那双锐利的眼睛却可以洞察一切。他的推理和他的人一样,一丝不苟,在现场的盘查之后,他列出了许多表单,从听证中选取有利信息。最后,以“开会”的形式宣布凶手的身份。
推理小说的魅力之处就在于,不到最后一刻你永远不知道凶手是谁。《东方快车谋杀案》就做到了这一点。
阅读初期,相信不少读者都跟我一样,怀疑过诡异对话的德贝纳姆小姐或阿巴斯诺特上校。而后,随着被害人身份的揭露,又怀疑安德雷你伯爵夫人,因为她的身份与死者息息相关。到最后,在波洛给出的答案中才恍然大悟,原来之前的推理既对也不对,不由得佩服作者的想象力和逻辑能力。
高尔基曾说过:艺术是靠想象力而存在的。
诚然,这是一种极高的天赋,而且还需要你在后期不断地运用,阿加莎的笔下不但将她独特的想象力与现实紧密结合,而且还充满了人性。
小说的结尾,波洛在说出真相的时候给了大家两个版本:第一个是案情的真相——车厢里的12个犯罪嫌疑人全部参与了谋杀,第二个则是根据现场情况,为所有凶手开脱。原因在于,死者曾经是个罪大恶极的绑架犯,在拿到赎金后,仍然残忍地杀害了一个3岁的小女孩。而杀死他的凶手们都与这个女孩的家族有或多或少的联系,为其复仇并伸张正义。
这样结尾的安排,不同于其他的推理小说一贯秉承的“法不容情”,将人性的美好发挥到了极致。
其实阿加莎的魅力之处在于,她的作品不仅仅研究谋杀,还研究人性。
关注小说的情节,是我们读所有小说都需要注意的地方,往往一些特定的安排会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3.关注小说家的语言
也许你会觉得我这标题简直可笑,小说就是由无数语言组成的,我在阅读的时候已经关注了。
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小说家”的语言。我很喜欢余华关于它的解读“雄心勃勃的小说家会在语言的叙述里追求和声,试图展现同一时刻叙述的缤纷。”
的确是这样,好的小说可以几条线索并行,多个人物穿插出场,也不会让人觉得突兀或是迷茫,这全赖于小说家的语言功力。
比如作者在描写德贝纳姆小姐的出场时:“她身材修长苗条,黑色的头发,二十八岁上下。从她吃饭及让服务员添咖啡的冷静样子来看,想必是个见多识广、经常旅行的人。她一身暗色的旅行装束,料子轻薄,很适合车上闷的空气。”
在这里,作者不着一字描写一位年轻的姑娘的美貌,会让人觉得她是一个有礼貌、有见识、让人认为气质和样貌不俗的人。人物描写不必完全求细求新,只要抓住人物的特点即可,最好还能像笔者一样,引出下文。
另外在描写雷切特先生时,作者没有直接写他的样貌和气质特征,而是借他人(布克先生)之口,“我有种奇怪的感觉,就好像一只凶残的野兽,从我身边窜了过去。凶残的……你明白吗?”这样的借他人之口的描述,更具有说服性和画面感。
作者大部分用对话将故事串起来,但其中也不乏“死一般的沉寂”“匆匆瞥了一眼”“恭敬却冷漠”等短语的运用,让故事的画面感更强烈。
另外,在读一部人物较多,关系较为复杂的小说时,我习惯一边读一边做一份人物关系图,个人觉得是很有必要的。一来是英文人物姓名较长,像我这样的记忆力很容易记混,另外也方便我们对人物关系进行比较清晰的分类和标记,所以更有利于我们在阅读的时候掌握故事情节。
就是因为具有跌宕起伏的情节,这本小说才会被影视剧不断翻拍,著名女星英格丽·褒曼凭借本书改编的电影获得了奥斯卡影后,而英国女王也出席了该片的首映。
小说,作为我最喜欢的文体没有之一,每年或是因为工作需要或是自己的兴趣所致,我都至少要读二十部以上,可能每本书在阅读的时候所需要的侧重点不同,但是以上陈述的三点都是我每读一本书之前都要注意到的。希望能够通过阅读,了解更多大师的写作方法,从而提高自己的能力。
下周想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她们的灵魂有香气》,探寻16位民国才女从容优雅的秘密。
文字:喵咪
微信公众号:写字的喵咪酱
欢迎来撩 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