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庸之道”,也是有方法论的,是什么样的方法论呢?
在《中庸》第十五章“齐家”一文中,朱子告诉我们,这个方法论就是:“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朱子的意思是,学习君子之道,即中庸之道,就像远行,一定要从近处出发;也像登高,一定要从低处开始。
那些有智慧的人,对这个道理理解的更为透彻。
比如,老子曾经说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比如,荀子也曾经说过:“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比如,管子也说:“合抱之木,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木,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这些有智慧的人,讲的都是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急于求成,更不能好高骛远。否则,往往会适得其反。
那么,在修道的过程中,怎么才能做到“行远自迩,登高自卑”呢?
那就是从自己身边的事做起,从自己本身做起。
那么自己身边的事,都有哪些呢?那一定是有很多很多的,但最常见的,也可以说是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的,就是自己的家庭,和家庭内部的关系。
连孔子都认为,只要能正确地处理好自己家庭中的夫妻关系、父母子女关系和兄弟姐妹关系,家庭才能幸福美满。
只有自己的家庭和顺了,幸福美满了,才能有精力和心情去施行中庸之道、君子之道。
也只有妻子和儿女幸福无忧了,父母称心如意了,兄弟相处和睦了,就能治理好国家,而后就能平定好天下,这就是儒家所说的“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的道理。
这是一种最朴素的道理,人们在修身养性的时候,有了这个方法论,就能慢慢完成修养过程,就能成为真正的“君子”。
第十五章有两个生字。
1、翕(xi),同“息”音。意思是“合,和顺”,《诗经》中的“兄弟既翕”,就是和顺的意思。
2、孥(nu),同“奴”音。是指儿子,或者是指妻和子,比如“妻孥”。《诗经》中的“宜尔妻孥”,就是这个意思。
应该记住这句话:
“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