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算过这笔账:
加班3小时赶方案,却因犯困错5处;周末列8项计划,最后只刷手机耗到天黑;明明没摸鱼,却连回复“收到”都要攒半天劲——
不是你懒,是你把“精力”熬干了。
我们总困在“时间不够用”的焦虑里,却忘了:
时间是常量,每人每天都有24小时;而精力才是变量,它决定我们能创造多少价值、过得多轻松。
比起把时间塞满,学会管理精力,才是成年人不内耗、不崩溃的关键。
体能:
精力的“续航电池”
同样开8小时会,有人散会后还能写报告,有人却连饭都不想吃;同样加1次班,有人次日准时到岗,有人要请假补觉。
这差距,藏在“体能”里。
体能像手机电池,没电了再智能也卡顿。
博主小野曾是律所“拼命三郎”,熬夜、久坐成常态,直到身体出问题、工作出错被警告,才懂体能垮了,能力再强也没用。
扎克伯格也说,保持健康,才能有精力做更多有意义的事。
养好体能不用费劲儿,3个碎片场景就能做:
累到走神时花1分钟做3组“15秒深呼吸”(吸气4秒、屏息4秒、呼气7秒);
久坐腰酸时午间爬5层楼缓解僵硬;
下午昏沉时浅眠15分钟比硬撑着做事效率高10倍。
别等身体“关机”才补救,及时续力才会不被疲惫拖垮。
情绪:
精力的“隐形漏斗”
和同事吵1次架,一下午没心思工作;被客户刁难后失眠,次日昏沉一整天……
负面情绪正在悄悄“漏”走精力。
心理学上的“情绪耗竭”,说的就是情绪被榨干后,人会又累又麻木。
网球名将麦肯罗球技顶尖,却总被小情绪绊住。
吸汗粉不合心意就暴怒,搭档失误就骂骂咧咧,最后34岁早早退役。
他懊悔:“是愤怒毁了我的职业生涯。”
情绪虽不像体能那样直观,却像指南针,能帮我们在风浪中稳住方向。
3个“止损”方法不让情绪耗光自己:
要发火前停5秒,去倒杯水或看看窗外;
委屈别憋着写3句话吐槽发备忘录;
留10分钟做件开心事,例如吃蛋糕、听歌。
学会给情绪“充点甜”,精力才不会被消极掏空。
思维:
精力的“导航系统”
“我忙了一整天,怎么啥都没做成?”
很多人的迷茫其实不是不努力,而是思维“乱导航”。
医院行政莎拉,同事喊帮忙就放下手头事,手机响就暂停工作忙回复。
最后忙到没吃饭,报表也没做完被批评“偷懒”。
这就像开车时导航乱指,看似一直在走,却绕弯耗光了油,最后连目的地都到不了。
罗振宇说,思维无法聚焦的人,往往难有成就。
毕竟看似勤奋,实则瞎忙,只会反复消耗精力,难出成果。
想让思维“不迷路”,做好3件低门槛的事就行:
每天早上定1件核心事(如写完方案初稿);
用“番茄工作法”防干扰(45分钟专注+5分钟休息);
脑子乱时花3分钟“放空”(闭眼关注呼吸)。
不贪心什么都做,聚焦1件事,才能用更少精力出更多成果。
我们总以为“挤时间”能高效,却忘了,时间管理是规划路线,精力管理是保养车辆。
路线再完美,车子没油、导航错乱,也到不了目的地。
其实养精力也不用等有空,今天就能做。
累了做组深呼吸,睡前少刷10分钟手机,明早先做1件核心事。
慢慢会发现,不用熬夜赶工也能做好工作,不用排满计划也能过好生活。
而我们养的每一份精力,也都是未来不慌不忙的底气。
夺回精力主动权,重建内心秩序
看、听、说、思是精力的四大消耗出口,其实注意力即精力,注意力所及,精力便随之消耗。因此,关键是收回无用注意力,停止精力内耗。
在七彩人生,可按三步收回精力、专注当下:
1. 用色彩识人技术“向内看”,找到被外界困扰的情绪根源;
2. 通过情绪减压清理释放情绪,接纳自身感受,不评判、不排斥;
3. 以此明晰“边界”,不再因外界消耗精力,专注当下、积蓄内心力量。
收回精力,本质是夺回生命主动权的觉醒。当精力收归己身,我们便能掌控生活节奏,让属于自己的人生如期而至。
好了,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走进彩虹之门,关注七彩人生,解开人生路上的困惑,我们下期见!(部分图文来自网络,我们尊重原创,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