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笔前脑海中有千言万语想要向你诉说,可真的坐下来静静地要写一些东西的时候,却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药师经》中所说:“身如琉璃,内外明澈,静无暇秽。” 投身与琉璃事业的几十年中的你,不知碎了多少琉璃才换得一尊菩提。在烈火中淬炼,即使在涅槃的那一刻,也依然会有破碎的可能,在每次膏模进炉的那一刻,你都会把双手紧紧地放在胸前,虔诚地祈祷,愿它能经受住那熊熊烈火的淬烧。

不管全世界的人怎么说,无论别人怎么看,你从来没打乱自己的节奏,一直在安静地前行。你永远都是那个静静的女子,温润,静谧,优雅,慈祥。无论是面临失败也好,受人绯议也好,你身上从来没有一点失落的影子,你也从不会选择放弃,抱怨,反而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做自己的事,不争,不怨,努力地按自己的方式活一生。在你和张毅导演事业的辉煌期,你们却选择熄影,投身这项对你而言一无所知的琉璃事业,不被世人所理解,负债七千五百多万,4年来还没有做成一件成品,却依然在那个小小的琉璃工坊的坚持着,也不被世人所理解。在后来的采访中,有人问到当初你们面临是什么让你们选择在那种情况下,依然固执地坚守着心中的"琉璃梦“时,张毅导演说:"当时负债那么多,你们没有路可以走,所有的东西都在逼着你们在这条铺满琉璃碎片的路上苦苦挣扎着,没有退路。”在他讲话的过程中时,你的眼睛也慢慢湿润。其实与其说你们无路可退,还不如说,你无法放弃,无法忘记这个令人魂牵梦萦,晶莹剔透,娇弱易碎的琉璃梦。

玻璃是一种材质,而琉璃是一种感情,一种精神。那晶莹易碎的琉璃,是你对生命脆弱的寄托。生命无常,世事无相,经历过生死也好,懵懂无知也罢,谁也说不清,到不明,这世间所谓的“生,死”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人来到这个世上,究竟是为了带走些什么,还是为了留下些什么?你也说不清,只能 努力的工作,借助琉璃来诉说,来感悟······
最喜欢你作品中的那尊“千手千眼千慈悲",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先生说你就是那尊第493窟的佛。也许这世间本没有佛,而以凡人的刻苦步入了圣人的境界,为世间迷茫之人开辟了一条,由零到有的奋斗之路,他也就成为了人人敬仰的佛。在敦煌的那492窟里的佛像,你一窟一窟的进一尊一尊的拜,每一次弯身,每一次祈祷,心中都没有任何杂念,有的只是沉默,深深地沉默,在那庄严的画面中,无法得知你是激动,是敬仰,还是·····,面对那些历经百年的壁画,佛像,没有办法从尘世中找到一个恰当的形容词来描绘当时的心情,只是虔诚的朝拜,静静的倾听灵魂与他们的对话。
你对琉璃的感情,无法解释缘由,你对菩提的执念,无法道明因果。或许这就是命,上天让你来到这嘈杂的人世,让用琉璃来照亮人世间的污浊。不愿来生你得菩提,你今世早为琉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