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期末,各科需要背诵的内容有很多很多。因为学校的规定,强制性要求我们在教室里上五个小时的自习。其实我特别排斥,学习应该是自己主动去做的事,而不是关在一个教室里就以为能好好学习。大学之所以是大学,是因为它能够给学生们带来自由的空间,包容各式各样、天南地北的思想交流。可是,在我的大学里,我感受不到,更多的只是换了所高中继续学习。
正如你所见,我很排斥大学的教育。提前勾画好的考试范围,照本宣科的参考答案。印象中特别深刻的是我在大学语文课堂上举手回答某个问题,老师并没有做任何评价,而我之后那个同学却得到老师的许可和认同,因为她的回答与答案相差无几。我当时挺生气的,自己思考出来的结论与别人在书上找到的答案相比起来,真的一定要参考答案吗?人文学科是具有灵魂的,若博大精深的文化都被一切世俗的标准所禁锢,那它存在的意义在哪里?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不加思索地如木鱼般死记硬背,诡言浮说。
专业课也是如此。我是英语专业,然而这一年的大学学习,我学到了什么?逐渐增长的词汇量、各种奇葩的短语、十几篇精读文章等等。到期末了,我发现我能做的就只有背诵了。那这样与其他非专业的学生学英语有什么区别?人家一听我是英语系的学生,以为英语有多厉害,其实我们只是比你们花的时间多而已。此外,没什么可以值得炫耀的。专业课上的老师,也只是在机械地教我们反复训练听力翻译写作。没有人会告诉我们如何去建造思想大厦,他们觉得了解英美文化的时间还不如用来多刷几道真题、多记几个单词。
语言始终是一门工具,不管是中文也好,英文也罢,它们最终还是要为人类的思想表达服务。不被参考答案束缚、不为考试过级去学习,这才是我向往的大学教育,正如蔡元培先生所提倡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其实不光学习层面,社团学生会也不尽人意,它们多多少少被染上了官僚气息。我看到很多学生忙于社交,忙于各种低级的琐事,以为自己忙很有成就感,其实你什么都没有收获到。社交和认真做事能让你顺利在一年之后得到一个"官位”,可得到了呢?除了能带给你那么一点点值得炫耀的头衔并没有其他有效的价值。我在这里不是要完全抵制这些组织,只是希望大学里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个明确定位。你是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应该去什么样的地方锻炼自己的能力。而不是盲目地跟风,进行无效社交,参加必到的部门会议。
大学应该是个什么样的大学?我也无法给出定论。只是临近期末的焦躁借此吐槽大学教育,观点只是作为参考,过什么样的大学生活还需要你自己去仔细思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