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1.传奇](http://www.jianshu.com/nb/13158434)
我自初中毕业离家求学开始,每年在家待的时间超不过两个月;对父母的依赖也像这短短的光阴,淡的只能靠回味。不过“没脸没皮”的我,从未缺少过父辈的关怀,至少在高中三年是那样,因为有一班好姐妹,让我尝遍班上一半女生父母的手艺,现在回想起来,依然是暖暖的、美味的。
班上女生一共十八人,我去过的九家,刚好一半。那会她们善意的邀请理由都是:读书太苦,学校伙食太差,周末去改善一下伙食。如果是现在,我肯定会拒绝,那会脸皮厚,居然答应了。
记得高一元旦,跟着李贞回家,在那个水果批发市场那坐车,大概一个多小时。柿竹园可是地理书上提到的地方,那会标榜的是全世界最大的多金属矿产地。如今回忆起来,好像没有看到矿,倒是感受到高知家庭的氛围,还有一家都是牙膏的典故:白玉牙膏、两面针,还有一个品牌忘记了。
提到高知家庭,不得不提起李琛,因为我对李琛家印象最深的就是大大的书柜,里面有很多战争方面的书籍,包括二战名将。当年她和朱雅丽关于隆美尔和巴顿到底谁更厉害的激烈争论,现在还犹在耳边。那会的我,对此一无所知,听着她俩引经据典,既自惭形秽又忍不住竖起耳朵。去年买了一套二战名将传记,首先看的就是隆美尔,沙漠之狐,完全是当年的记忆烙印;而买这套书,心里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希望,希望我自己的孩子在茶余饭后能翻看那些故事,将来他们也能像李琛当年那样跟朋友们侃侃而谈,成为一个有深度的人。
大美女李征荣,最先到过我家的同学,也是我经常叨扰的同学,我们在她那个独立房间里一起写作业,一起听音乐,把喜欢的音乐翻录到一张磁带上,带回学校听,还一起看漫画、看言情小说,《火王》、《灌篮高手》,席绢,于晴,都是那个小屋里最美好的回忆,也是高中三年最解压、最开心的事情。
印象中还有周静家那盏温馨的台灯,曾和她一起在灯下畅谈,谈《凭海临风》,谈《红楼梦》,谈高考完后我们想做的事情。人如其名,每每想到周静,都会想起她知性的面庞,娴静的性格,广播里传出的柔美声音,回答老师问题时的从容,围着操场帮我草拟“国旗下讲话”的一圈又一圈……
时过境迁,很多事情记不清始末,只有片段:刘颖家用他姐姐摄像机玩拍摄,第一次看到活的自己;在史卉妍客厅的地板上躺着看《大圣娶亲》,那会压根不知道里面的每一句台词会成为很多人的口头禅;李莉每周为我多带的饭菜;我得肠炎时,李琛陪我去医院做肠镜,李征荣给我带到寝室的白粥,还有高考完之后在林园和阳虹家无拘无束又略带苦涩的时光。
俱往矣,到如今只想感谢那会照顾我的你们,在我孤独成长的年岁里,给我无限温暖。如今虽然已经疏于联系,但是所有的点滴,我永远铭记在心,谢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