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说的主题是“爱自己”。今天看到一篇文章,说到爱自己的部分,个人觉得说的非常好,特别是当下的特殊时期,在身体、情绪不时的发出求照顾的信号之后,爱自己和如何更好的爱自己实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这篇文章的内核是,爱自己首先要知道自己是谁;爱自己起始于向内看到自己。
首先,在我们的文化背景下,我们需要明白的一点是,爱自己不是自私自利,在我们这个推崇付出、推崇奉献、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民族,对爱自己的理解更多趋向于自私自利。其实,从现代心理科学的角度讲,只有爱自己,才能够有足够的付出、奉献、我为人人的力量。
好,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看,什么是我自己。我自己不是我的名字,我的社会角色,甚至不是我的这个躯壳,我自己其实是“自我”,我认为的自己。一个人的自我是怎形成的呢?温尼科特给的答案最清楚,也得到了很多人的接受。温尼科特认为,我们从出生开始,就不断的与外界建立关系,不断地再关系中形成对自己和他人的认识,我们首先和我们的主要养育人,母亲建立关系,在关系中照见自己的样子,形成对他人的 期待和看法;后来我们逐步和家中其他的养育者,更更大的家庭建立关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形成更复杂的对于自我和他人的认识;在后来我们进入学校、集体、社会。我们不断成长在各种关系中,不断重新理解和定义自我,并且记一笔形成对于他人、世界的认识和想象。
我们知道,没有任何一段关系是完美的,母亲和父亲都是有缺憾的普通人,家庭总有它作为小团体的创伤,在学习和集体当中总有你必须要适应的文化和被压抑的欲望和表达,并且对于人类这个族群本身,每当形成一个团体、一个群体,都不免有各种各样的团体动力存在,有人霸凌、有人承受、有人付出、有人隐身。我们就是在各种各样的不完美关系当中摸爬滚打,慢慢长大,面对自我的疼痛和对他人和世界的失望,不停歇的,倔强的长出枝丫。
之前我们说到,爱自己就需要知道什么是自己,知道什么是自己,最终是为了理解自己,理解自己是爱自己的第一步,理解了自己也就理解了家庭,理解了关系,理解了他人,理解了世界。怎么样去理解自己呢?那我们换一个问题,你理解你的那些部分?又不理解自己的那些部分?理解的部分尝试去觉察是什么让自己有这样的理解;不理解的部分尝试着去寻找答案。
很多人告诉我们,爱自己的第一步是接纳自己,没有理解怎么可能有真正的接纳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