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在一个培训机构带着孩子上课,偶遇机构的负责人,聊了许久。最终给我这个家长的感觉是每个机构都是学生和各名校之间的立交桥,机构不仅仅按着某些学校的要求来拔高成绩,最重要的是对孩子进行选拔,同时形成多个优质生源和优质学校的通道。一个机构如果没有了这些通道,价值将大大降低,所有的事情都需要被最后定格的一步所赋能,比如这个机构里学生的中考高考率,或者通过雅思托福的数量,最终都需要定格状态认证。
而孩子最大的认证就是去了那个大学,从而推论出那个高中好,那个初中好,于是招生就变得暗流涌动。培训机构的负责人说择校不仅仅是学生教育资源的问题,还有学生圈子的问题,说某某教育局局长的孩子就在某学校,很多领导的孩子都在那个学校,所以想想最后学校成了社会资源再分配的最为灰色的空间。某名校的领导说,目前针对该校的录取的学生,每个学生都要经得起纪委的检查,社会是在进步,电子化,智慧城市建设让我们的城市变得越来越透明,但是依旧有很多看不到千丝万缕的各种状况互相牵扯,从而发生你想象不到的事情。
各个机构为了生存,就在这灰色地带中如履薄冰的进行了额外的服务,这也是市场竞争压力所迫。
反过来,对于家长,也是各种选择,或能力有限,只能被选择。于是学校的生源争霸,辅导班的辅助推波助澜,家长的焦虑,孩子的焦虑,大家都在一个怪圈里,冲不出来,只能说教育的发展未能跟上科技的发展,科技改变了人类行为模式,得到app大学的出现,等等,但是对于我们强悍的而传统的义务教育体制目前还未能够起到根本的推动。反而,传统的教育理念,科技的手段,让孩子们成为一个个方块,在教育的流水线上前行,这些小方块为了一分之争,不停的打磨,视力首先被打磨模糊,其他人性的东西在这种打磨中会变成什么样子呢?感觉教育部缺乏大咖推动制度改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