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品味

作者: eececc072097 | 来源:发表于2020-05-02 08:45 被阅读0次

阅读的经验表明,书中有味,能读出书中之味,就进入了阅读的理想境界。读书,既要寻求思想之味,又要获得书中之味。

一是丰富生活阅历。阅读中不同的读者或同一读者在不同的时段,对同一部(篇)作品的理解往往有深浅之别。这主要与读者的生活阅历相关。对此,清人张潮在《幽梦影》一书中有极形象的解说:“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一个人生活阅历越丰富,就越有助于对作品的理解,自然也越能读出书中之味。当代作家李霁野的《读书与生活》一文进一步指出:“读书必须是自己的有机的一部分,必须和自己的生活经验熔为一炉。若是书和生活经验发生了亲切的关系,书便有了味道,变为知己的朋友一样了。”

二是加深对作品的理解。读书时若囫囵吞枣,浅尝辄止,势必难以解其意,识其味,得其要。因此,读书“必须把书读懂、读深、读彻,真正领会到书中的真谛。”读书时“一定要把书读进去,体味其精,认知其理,既有感性的共鸣,又有理性的共识,才能识得滋味。”(张雨生:《读书当识滋味》)为了达到这一境界,就要求熟读精思,探幽发微。这正如宋人陆九渊所说:“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

三是探求识味之法。要读出书中之味,必须在阅读时细嚼慢咽 ,反复品味。朱熹对此打比方说:“若只是握得一个鹘子底果子,不知里面是酸、是咸、是苦、是涩,须是与他嚼破,便见滋味。”因此,有人把读书比作“吃书”,只有慢慢地“吃”,才能“吃”出书中之味。故此,朱熹宣布,白鹿洞书院的首条院规就是讲究“吃书”。在这方面,现代著名学者林纾堪称范例。他用 8年时间“吃”《汉书》,又花 8年时间“啃”《史记》,对韩愈的文章更是“品”了 40年。他“吃书”时常把书铺在桌上,每天打开读一遍,读了又盖上,探求精蕴达数月,直至装入脑海才另换一篇。由于他坚持细嚼慢咽,融会贯通,终于识其“味”,得其精要,因而他用文言翻译的《巴黎茶花女遗事》、《黑奴吁天录》等,才能那么简洁清雅,优美动人,使“林译小说”风行一时。

相关文章

  • 品味读书

    读书,是人类文明高尚之举,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读书的确能调配、充实我们的生活。读书,可以使...

  • 品味读书

    窗外春雨连绵、欲暖还寒,室内温馨安逸、茶香弥漫,随手抽出一本林语堂的《生活的艺术》,竟然沉浸其中。再抬头,户外...

  • 品味读书

    读书之乐乐如何?绿满窗前草不除。 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熏风。 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满天。 读书之乐何处...

  • 读浪漫骑士王小波的《黄金时代》,这么俗为何还受推崇

    01 假装热爱读书的我,有时会悄密密的读书,可我依然发现我读书的品味和大家的审美不太相同(其实品味很差),至于好多...

  • 读书的品味

    今日学习:品味很重要。多读经典好书,名师著作,是培养品味的最佳方式。 今日任务:推荐三本人生好书 【1】少有人走的...

  • 读书品味

    阅读的经验表明,书中有味,能读出书中之味,就进入了阅读的理想境界。读书,既要寻求思想之味,又要获得书中之味。 一是...

  • 读书的品味

    天边的那片蓝/文/图 读书的品味很重要,读书必须要有一个高的起点。因为一个人读什么书非常重要,书籍会对人产生潜移默...

  • 读书品味

    “世间好语书说尽,天下名山僧占多。”我记得写过一句话,当我们写文时,想到或描绘的某种境界,总会在古人的文章或诗中体...

  • 读书 | 品味诗词,品味人 —— 《人间词话》

    作者:晏鱼,首发公众号:艾莉亚的世界 # 01 中国历史上,民间广为流传的故事大多都是“两多一少”。 “两多”分别...

  • 读书笔记—《品味之战》

    读书笔记 【今日读书】《品味之战》 【读书时间】21:00-22:00 【读书小结】书籍由在欧洲(德法尤甚)与主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品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bkcg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