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翻译
桀纣之所以失去天下,是因为失去了百姓,众叛亲离,成了孤家寡人,独夫民贼,无以自保;之所以失去百姓,是因为失去了人心,自己暴虐不仁,造成人心怨怒,不肯归向。
要得天下,就要得到百姓;要得到百姓,就要得到他的心。《大学》里说:“有德斯有人,有人斯有土,有土斯有财,有财斯有用。”要得到人心、得到百姓,就要自己有德。这个“德”,就是时时刻刻、方方面面为百姓着想,尽力筹划。他们想要的,一件件都聚集到他身边;不好的事,一点儿都害不着他。
做领导的,就是要每件事都替大家着想,替大家安排好。这样,自然人人都愿意跟随你。
“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zhān)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
翻译
百姓归之于仁君,是哪儿社会安定、日子好过,就往哪儿去,这就像水往低处流,野兽要往旷野里去。
那水獭要吃鱼,鱼为了躲避水獭,就游到深渊里去,所以把鱼撵到深渊里去的,是水獭;鸟在林中,只怕被鹯吃了,就拣那茂林处去栖息,所以把鸟撵到丛林里去的,是鹯;桀纣之暴虐,让百姓不得安生,所以把百姓撵走,让他们归于汤武之仁政的,是桀和纣。
方今天下,没有好仁之君。只要诸侯中能有一个好仁的,省刑、薄敛、不嗜杀人,念念不忘都是百姓的幸福,那天下的诸侯不都在替他撵人吗?都把自己的百姓驱赶来归服他了。那么这位仁君,想要不王天下,也不可能了。
要想得天下,就要为天下百姓解决问题。天下百姓有巨大问题,就是王天下的巨大机会。不想替天下百姓解决问题,就想称王称霸,那是一厢情愿,痴心妄想。
“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诗云‘其何能淑,载胥及溺’,此之谓也。”
艾,是用来艾灸治病的艾草,放置干燥的时间越久,疗效越好。
孟子说,要想王天下,就在于行仁政。但是今天的诸侯,一个个只知道富国强兵,南征北战。这样如何能王天下?你必须是幡然悔悟,积极推行仁政,以爱养生民,然后人心才可收。这就好像你得了七年的病,要求那三年的陈艾来灸治一样。病了七年,已经是沉疴难愈。要三年的陈艾,需从今日蓄起,还可赶得上。如果今天不开始蓄积,那一辈子也得不到。如果不能有志于仁,那只是一天天看着国事日非,人心日去,忧辱相循,陷于死亡而已,还能振奋得起来吗?
《诗经》上说:“其何能淑,载胥及溺。”意思是,若人不能行善,那不过是相引着一起落水溺毙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