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医是用怀疑的眼光去学,
中医是用坚定的信仰去学。
2学理论还是学医案
不反对学医案,但没有理论支持的医案学习是无根之木。你就是总结一千一万个治疼痛的医案,如果总结不出俞主体重节痛,还是等于零。从研究生写的论文即可看出,从古至今治疗腹痛的穴位,然后各种分析总结,啥用没有。不论怎样分析学习徐文伯堕胎案,最多学个经验穴,泻三阴交补合谷,但补泻手法不熟还不敢用。但如果你理论扎实,不但理解了实上虚下的原理,而且还能反向推理出安胎的办法。
3什么是经方。1)经方是指汉代以前经典医药著作中记载的方剂,以张仲景的伤寒论方剂为代表的“医经之方”。2)经方是指医家在治疗过程中发现确有疗效的“经验之方”或称“经典之方”。
我不这样以为,经方就是指按照中中医的黄帝内经等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制出来的方剂,他显示的是病因病机。举例,小青龙大青龙,为什么用青龙命名?就是取它行云布雨之功,雨是向下的,所以逆气而咳而喘随之而愈。桂枝加桂汤就是治逆气,所以加桂,我们针灸的找什么穴?合主逆气而泻!懂了理就不会去乱枪打鸟,这儿扎一针,那儿扎一针。在针灸而言,井荥俞经合、原络配伍、子母补泻、俞募配伍、会郄配伍,乃至子午流注、五门十变就是制方原则。用这种原则出的处方就是经方,不然就是随心所欲方。
4.如何加减。在学医之初,光怕不起效,总想加一些药或穴位来加强效果,却不知很可能会南辕北辙。比如四逆类方,四逆汤由附子、干姜、炙甘草所组成,该方加人参,则名“四逆加人参汤”;去甘草加葱白,名“白通汤”,白通汤再加人尿、猪胆汁名“白通加猪胆汁汤”;四逆汤倍干姜名“通脉四逆汤”,通脉四逆加猪胆汁,名“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四逆汤去甘草加苓、术、芍,并把干姜易生姜则成“真武汤”;而真武汤去生参加人参则成“附子汤”矣!虽然都是四逆证,但所治千差万别。所以,在对人体气机病机没有十足把握之前,还是少加减为妙。我曾经打过一个比喻,学医就像学书法,描红、临贴好像很无聊,但这是每个书法家的必经之路,从来没有一位书法家可以跳过临摹的过程,而不论多优秀的传世之作,只要是添上哪怕一笔,都会是狗尾续貂。经方亦是如此,在没有成为大师之前,还是老实本份的临摹为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