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刍议润东雩山谱在《中国家谱总目》纪氏谱之地位

刍议润东雩山谱在《中国家谱总目》纪氏谱之地位

作者: 蕉石 | 来源:发表于2020-11-15 20:32 被阅读0次

刍议润东雩山谱在《中国家谱总目》纪氏谱之地位

      家谱是我国宝贵文化遗产中极待发掘的一部分,蕴藏着大量社会、自然、文化、政治方面的历史信息和文献。基于上述认识,国家档案局、教育部、文化部于一九八四 年即联合通知各地协助编好《中国家谱综合目录》,进入新世纪,2000年6月又全面启动《中国家谱总目》这一的浩大的中华家谱编纂工程,经过前后二十余年的不懈努力,由上海图书馆牵头,国家图书馆协助,海内外各大图书馆、家谱学术研究机构的鼎力支持,2009年7月正式出版面世。这一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家谱总目为全球华人寻根问祖提供了宝贵的“路线图”。
      纪氏家谱仅有二十八种被录入《中国家谱总目》,其中清代修谱10种,民国修谱7种,现代修谱11种,家谱地域山东、福建各一部,江西两部,江苏、河北、陜西各三部,浙江七部,台湾八部。
      光绪二十年(1902)纪崇义主修的湟湟十二卷《润东雩山纪氏宗谱》(以下称《润东雩山谱》)在《中国家谱总目》录入的纪氏家谱中十分耀眼,其时间跨度、文化内涵、编修质量和保存之完整令人驻足,堪称中华家谱孑存的珍本,亦是中华传统家谱文化的范式。
      时间跨度:《润东雩山谱》始祖为北宋两淮经制史纪昶,“靖康之变”后护跸高宗渡江,后称疾辞官,归隐山林,子孙繁衍,至光绪续谱时已逾三十一世,时间跨度逾八百年,根系分脉清晰,在录入的十部清代纪氏续修谱中始祖为宋及宋以前的始祖有五人,而本谱记载的血脉沿承十分淸晰。宋元明清时期纪昶族人及后代修葺宗谱持续不断,《润东雩山谱》中就刊有光绪重修谱前的历次修谱旧序19篇,其中最早的序文是北宋熙宁年间北宋神宗时期的资政殿大学士右谏议大夫赵抃所作的《纪氏族谱序》,随着纪昶后人家族的人丁兴旺,明朝嘉靖年间雩山纪氏宗人依照《句容白兔纪氏宗谱》修编白兔礼分支分谱《润东雩山南纪氏宗谱》,由昶公第十三世孙纪元四主修並作序,承继了根谱上的谱系内容和家族文化,分谱创修后明清时期该谱先后又有八次续修,干年谱系,一脉相承。
      文化内涵:《润东雩山谱》可谓底蕴深厚,内容涵盖了传统家谱的恩纶录、祠堂、礼仪、源流、派语、像赞、典制、墓志、服制、世系表、艺文、人物记、族规家训,其中与南宋抗金英雄岳飞齐名的昭庆军节度使韩世忠所题的“纪氏族谱之宝”尤引人注目,书风迺劲,墨气韵发,韩世忠的抗金在镇江地区驻军,其夫人梁红玉在金山击鼓激励将士与金兵鏖战的事迹为世人传颂,雩山纪氏所居村落历史上一直归谏壁乡治,而谏壁地名的由来据考与韩世忠驻军此区域而发生的抗金活动有关,韩世忠在谏壁抗金时,有人上血书于墙壁之上表达誓言抗金的决心。故谓之“谏壁”。而光绪重修谱文化内涵方面十分凸显的重要内容还表现为所刊的十六条家规,该家规展现的纪氏这一家族千百年的立身、做事、为人、处世、治家诸方面的准则结晶。
      编修质量:《润东雩山谱》亦有很高的学术含量。 始祖纪昶作为楚汉相争中为汉朝政权建立而捐躯的纪信将军的后人,是在宋代时朝野即予认定的,南宋政治家王十朋(1112—1171)为纪昶后人修族谱赋诗述及纪信庙堂和宋朝廷的诰辞,要求后人延承先祖的品德,南宋政治人物魏师逊(1107—1180)为纪氏修谱所作的序文这样写道“今观其家乘,自奕始祖信公,历传至今,代有伟人德业济美。遂为天下名族氏也,而又有谱牒,以遗后人。”而宋朝宗室赵汝愚(1140—1196)作为宋宁宗时的右相,有感该时期昶公后人精心续修族谱,其所作的序文“宜乎,纪氏惓惓於是辑也。今按其谱,自汉忠𧙗侯信公,历传至我国朝,懋勳伟绩,炳耀如星辰丽天,森罗布列,备载靡遗,从兹而兴起者”。尽管前世各朝都明确认定北宋昶公一族为汉将军纪信后人,至少南宋时魏师逊等政治人物还阅看过纪昶前世的家乘谱牒,但由于南宋以后的战乱,尤其是蒙元政权对汉文化的破坏,入明入清,北宋纪昶前世系的谱牒几近湮失,在这样的情况下光绪雩山纪氏在纪崇义族长主持修纂的宗谱坚持严谨的修谱原则,并没有把有明显缺失的北宋纪昶前的世系纳入重修的正式谱中,仍继续沿承先人修谱所循:继续以北宋纪昶作为雩山纪氏宗谱的第一代,其严谨的修谱态度确保了通谱的编纂质量。
      保存完整:《润东雩山谱》全谱共十二卷,原件现存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和犹他州家谱学会,经笔者托在美的华裔大数据专家前往哥大查考,该谱是该校最早一批入藏的华文典籍之一,时间大致在清末民初,全谱1882页,共十二卷完整无缺。在《中国家谱总目》纪氏28种谱中的淸代谱中是完整谱中卷页数最多、内容最丰富的,该谱承载着大量的社会变迁、氏族迁徙、家族文化、历史沿革、传统礼仪等重要的历史信息的。
      中国的修谱文化的真正兴起是宋代,苏洵和欧阳修创制的直观明了的谱法被人们普遍接受,《全国家谱总目》录入的各姓氏的众多家谱,基本是苏欧谱式,《润东雩山谱》亦是。同时,纵览《全国家谱总目》中的28种纪氏家谱可以看到几个文化现象:
      长江以南地区有21种,占75%。北宋后期的战乱尤其是异族掠杀对北方地区的汉文化无疑带来冲击和崖断,而南宋的汉文化相对延承了更多的唐宋文化和文脉,家谱文化亦是例证,占75%的家谱出自长江以南,个中缘由值得品味。
      台湾地区有8部,占28%,且其中7部是1949年以后续修或编修的,呈现从大陆迁徙至岛内纪氏宗人血浓于水的寻根情怀。
      海外收藏11部,占39%,而这11部中国家谱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均有收藏,其中的《润东雩山纪氏宗谱》耀眼,从晚清民国起海外即开始入藏中华家谱充分表明:国外研究机构对中华姓氏文化和家谱文化历来予以关注和持续研究之深。
      在这三种文化现象的交织中《润东雩山纪氏宗谱》可谓熠熠生辉,成为《中国家谱总目》录入的纪氏谱中的一大亮点,亦是中华传统家谱文化中的一个亮点。

                     
               
         
  光绪重修《润东雩山纪氏宗谱》主修纪崇义族长曾孙纪卫国
                  岁在庚子秋日于沪上古华亭寓所南窗





相关文章

  • 刍议润东雩山谱在《中国家谱总目》纪氏谱之地位

    刍议润东雩山谱在《中国家谱总目》纪氏谱之地位 家谱是我国宝贵文化遗产中极待发掘的一部分,蕴藏着大量社会、自然、...

  • 资料 | 2010版《中国家谱总目》收录时氏家谱情况

    2010版《中国家谱总目》收录时氏家谱情况 2010版《中国家谱总目》中,第四卷2022页登录了5部时氏家谱,分别...

  • 沁园春•雩山纪氏庚子续谱感怀

    沁园春•雩山纪氏庚子续谱感怀 江左雩山 , 纪氏渊远, 亘古绵长。 自昶公血脉, 千年历历。 善传塾教, 稻墨飘香...

  • 悼念亡兄(九)

    大娘家里供的是家谱,整个宋氏家族的祖先的名字都在家谱上。 原来家谱在老爷爷家,老爷爷家搬迁,把家谱送给了七爷爷家。...

  • 耶稣的家谱

    家谱在圣经中似乎是最枯燥的文体,很少人要看它,准确地说很少人仔细地去读它。然而圣经中却存在大量的家谱,这个说明家谱...

  • 你家里还有什么能证明你从何而来?

    家谱,流淌着中国人的血脉 家谱到底有什么用?那种价值,是根本性的。 明辨世系,尊宗敬祖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

  • 贾弼之:中国最早编修家谱的人

    贾弼之是中国最早编修家谱的人,开创了中国修谱的先河。 在晋元帝司马睿东渡时期,中原有100个大姓士族跟随,他们是东...

  • 中华家谱总目编委会章程

    中华家谱总目编委会章程 第一章总则 中华家谱总目编辑的发起,是为响应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相关课题要求...

  • 部分纪氏族谱

    己知现存部分纪姓族谱: 1、河北文安《纪氏家谱》不分卷,纪昌期(清)等修,清道光间刻木; 2、河北文安《纪氏家谱》...

  • 2018国庆游

    云雩山家庭烧烤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刍议润东雩山谱在《中国家谱总目》纪氏谱之地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ckob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