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品茶时,才知品茶的乐趣。
记得第一次品茶,是去参加诗友们的聚会。当我觅着地址,走进街旁的一家茶馆,进门便被玄关两旁的茶联所吸引:趣言能适意,茶品可清心。难怪诗友们会选择这家装修古朴,极具江南传统风格的茶馆,有这幅茶联,就已够意境了。诗友们入座后,茶姑上来询问我们品什么茶,我随口便答:绿茶。先生,这绿茶分炒青、烘青、晒青、蒸青四类,请问需要哪一类?茶姑所说绿茶的种类,真令我有些惊讶。想起在家喝的婺源绿茶,便说:就品婺源绿茶。好的,婺源绿茶也叫婺绿炒青,是江西的三大名茶之一,请你们稍等。
片刻之后,茶姑端来茶具,边解说边开始了茶艺操作。在经过点香、洗杯、凉汤、投茶、润茶、冲水泡茶、奉茶、赏茶、闻茶、品茶等十余道程序之后,茶姑介绍说:
茶需三品:一品火功,二品滋味,三品韵味;还需三回味:一回甘甜口生津,二回清醇口留香,三回喉爽气脉通。经茶姑点拨,我这个平时只知喝凉茶、热茶、二道茶的茶外汉,确有茅塞顿开之感。也正是从第一次学品茶的过程中,更深地感受到了中华民族茶文化之深厚渊源。
从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的传说,到唐代陆羽看《茶经》创茶道的开端;从宋代龙茶凤饼的茶叶盛世,到当代中国茶文化的复兴,历史的发展无不留下茶文化的茗香。
自古,茶就以醒诗魂,解酒困,添画韵,增书香,添琴境,益棋思的神妙,深得文人雅士的喜爱。唐代著名茶人卢仝更是以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四碗发轻汗,五碗肌骨轻,六碗通仙灵的浪漫直抒胸臆,成为茶诗中的经典之作。在古典名著《红楼梦》中,曹雪芹以众多笔墨的茶事描写,得后人“一部红楼梦,满纸茶叶香”的盛赞。当代文学名匠鲁迅,更是以有好茶,会品好茶为人生的一大清福。
有关茶通六艺的趣事妙联丰富了中国的茶文化,也同时点化着我们这些后来的品茶人。
古语:国盛,茶事兴。正是现代生活的写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紧张充实的工作之余,放松一下自己紧绷的神经,放下外界社会和自己强加在心头的荣辱、得失,让自己融入淡淡的茶香,自然会轻松无比,心旷神怡。品茶去,已然成为一种生活时尚。
当然,那种独品得神,对品得趣,众品得慧的乐趣,只有在品茶中才能真正体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