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应该都遇到过打着都是为了你好的旗号半强迫的让我们做一些我们不想做的事情。怎么说呢,大多数情况下打着这个旗号的人是真的关心我们,在乎我们的,一般常见的是父母,师长还有一些前辈。我们很不爽这种表达方式和行为,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当我们成为了父母、前辈的时候我们在不知不觉中也成为了这样的人。当然,我们的本意以及曾经这么多我们说的人的本意也都是好的,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苦苦婆心的劝说不被领情呢?
首先呢,我觉得是双方的看问题的角度以及自己更在乎的东西不一样。比如说年轻人在寒冷的季节不穿秋裤这件事,父母会唠叨,会各种强迫,他们的出发点是健康,而年轻的我们可能的需求是美丽动人,面子等等,就会出现供需不匹配的问题,导致双方很难互相理解。还有就是父母总怕我们饿着,各种做美食诱惑我们,劝我们多吃,然而在我们的观点里可能瘦或者健康比吃好更加的重要。
其次,可能是双方的视野区别。前辈或者长辈他们经历过很多的事情,看透了很多事情的本质,然而作为经验和阅历尚浅的晚辈我们看不到一些事情长期的影响,或者看不到一些事情在以后的用处。最常见的就是新生大学开学,大四的学长苦口婆心的告诉大一的师弟,学习很重要。然而,大一的新生一笑而过,四年后重复的故事上演,只是角色转变。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是一些自认为资历老其实仅仅是年长的人,用一些明显逻辑不对的东西来忽悠,或许他是蠢而不自知,或许真的就是忽悠,会出现这种互相不爽的情况。
还有一种情况是双方不能够站在对方的立场去考虑问题,脱离了实际,也是现实中比较常见的。当然最有名的就是何不食肉糜,现在更多的就是鸡汤文鸡汤视频或者类似的东西了,说起来都是一套一套的,很有道理,无力反驳,但是往往是脱离了实际和现实的。犹记得香港有富豪曾经批判穷人都不够努力,但是体验了一把才发现一天的时间和精力全部都被工作压榨干净,连完全休息恢复都成问题,更不要说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进行所谓的提升。这种明显的不能站到对方的实际立场去考虑的情况其实在生活中有很多很多,很多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的东西对一些人来说是有很高的门槛的,比如说会用智能机、电脑等等。有些东西跨过去了我们就习以为常,但是这个过程中会有很多的人是跨不过去的。犹记得有文章说过,其实能够努力也是一种天赋。更夸张的说有些人是运气差了点,生不逢时,不适合这个时代而已,比如一个天生的乱世枭雄生活在今天,可能会过得比较悲惨,比如说霍金生活在2000年前,或许也是一个悲剧。
生活不易,能够互相的理解更是难得,希望我们能对那些打着都是为了你好的人多一些宽容和理解,毕竟有些人在身边时候我们很难感觉到他们的好,而他们不在久了会十分怀念;同时也希望我们能够多理解他人,真正的知道自己关心在乎的人的想法和需求,不要打着都是为了你好的旗号偷懒,给他们带来不必要的压力和困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