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
初到北上广2

初到北上广2

作者: 昇夫 | 来源:发表于2022-08-22 06:21 被阅读0次

去北京缘于亲戚。在北京前后呆了三年。无疾而终,不了了之。呵呵。

上海篇

之后,去了上海。上海是安徽人民务工人数最多的城市之一,离得也近。当年,上海人有不少下放到安徽,因此,于我觉得两地有一种亲切感。

上海是招工去的。二十出头的小伙子,高中毕业,用来做廉价的劳力,对于招工的上海方面,是不错的选择吧。当然,上海美名其曰,是对老区的劳务支持。

坐上大巴,心往大城市上海,是很兴奋的。记得我们那个时候,是自带铺盖。一床干净厚厚的棉被,装在尼龙袋里。这种现象可以说是那个年代的标示。现在出门,无论路远路近,谁还带那样又重又占地方的被子呢。

招工单位是一家内衣厂。原以为是车间,实际上,我们到的地方是仓库。制作好的衣服从工厂车间拉到仓库,根据订单由仓库发往各地。中间卸货,分类码放,出货装货等等事务,就是俺们在仓库的活了。

到的当天,我们被领到仓库一员工的家住,是二楼的一间房子。屋里空空如也,啥东东也无。当晚,我们胡乱买了凉席,将凉席铺在地上,草草地睡在上面。七八个小伙子,并头一排,形如通铺。天早早黑了。正是夏天,屋里一股闷热。我们一路奔波,累呀。想好好休息。可是,蚊子太多,叮咬难以安稳。

第二天,我们对这次招工心怀不满。可是,县里陪我们来的人早丢开走了。至于他们与厂里(仓库)是怎样协商的,我们哪里知道。条件太差,与想象的相距甚远。天亮后就有两位伙伴先行离开了。剩下的我们,抱头鼠窜般,决定重新寻找房子。

我们在离仓库近点的一户人家,找了一间房子。也是在二楼,也是空空如也。我们一边上班,一边陆续从仓库搬来堆货的隔板、纸箱。两块隔板拼放在地上,正好当一张床。墙头贴上纸箱。凉席铺上,有点床的意思。比凉席铺地强多了。

我睡在靠里的一角,正对着一扇向南的窗户。窗户玻璃多处破损。晴天无妨,到雨天就惨兮兮。南风夏雨的夜晚,雨点从破损的窗户纷纷飘打进来,雨水直往所睡的铺位上飞。我只好半扬起凉席,蜷着身子,以遮风雨,凄惶难以入眠。

想想房东也真无良。这样破旧空荡的房子租给我们。我们比街头叫化子强不了多少。

人多,睡一间屋,拥挤啊。后来,分伙另租。我单找了旁边的一家,租了一小间。这一小间,实际上是他们正房前,靠门院一角的一处空间。大概原是用来堆放杂物的。狭长如过道。好在有一张床。实际上,等于是两凳加一块木板。因与门院衔接,接缝处漏雨。但总不至于有雨水淋到床上。

没有厕所给我们用。要到门外路边一公厕解决。说是公厕,别以为像是现在城市上的公厕,有人清扫,有水冲洗。不过是相当于农村的一处粪坑。中间一池,人蹲其上。脏臭形貌,不胜言语。就是这样的厕所,除了我们,还有穿戴整齐皮鞋领带的男人来光顾呢。

如此这般的环境,就是当时厂子(仓库)所在的上海闵行望亭某村镇实际情况的写照。

我们自己做饭。用的不是煤气灶,而是煤油炉。方形,中间肚里装煤油,上一圆盖,多孔,孔中联线,与底罐中的煤油相通。烧菜的时候,点燃线头,一圈幽蓝的火焰轻轻微微地跳跃。

节省,出于本能、自觉、习惯。来自农村,穷嘛。舍不得吃好的,尤其是一开始,每人身上仅带着几十百块零用。买菜等市场快收了的时候去,这时菜便宜,实际上,都是些脚货。我们就差没有捡地上半烂的菜叶。

由于没营养,过于节省,我得了胃病。浑身无力,干不动活。以为得了什么大病,去看医生。还记得那是个中老年医师和蔼的说,不要紧,你是胃不舒服。开了点药,告诉我说,吃了就好啦,不用担心。果然,第二天就好了。

望亭实在很小。一条大路由旁边穿过,叫什么路名给忘记了。有几家小的商店,理发店,饭店。台球室。还有一家小小的录像间,一个个隔开的台子,一台电脑,有点似网吧。放的是碟片。我们大概是冲着“少儿不宜”去的。不过,那个时候我还没有开化,所以并没有什么印象。

往大路西边的几百米远处,有一银行。我们第一次有了银联的银行卡,第一次用ATM。在机器上存钱取钱,好神奇呀。

我们开始学会去网吧上网。QQ大概是那个时候开始有的。

还有一个娱乐,看野节目。大路一边的荒空地上,不时有流动表演。傍晚,一台厢车边走边喇叭宣传:今晚八点某处有节目表演!天未黑,空地上早搭好一蓬。记得进去看过,一定是要买票的,大概不贵,几块钱。蓬中搭一台,在昏黄灯光黯影里,两个衣着单薄的女的在上面扭呀扭,跳呀跳。边扭边唱,边唱边扭。乌七八糟。记得有这样的词:新一代的洗衣粉新一代的人,新一代的小姑娘洗澡不关门…。

这些都是上海初始的印象。

说起来,在上海呆的时间跟北京差不多,拢共三四年。但上海在印象中的事要多很多。若大事小情的说起来,大概也可充中篇的字数。

从那时起,南腔北调,我接触到各地的人。从第一次北京始,接触到北京话,河北腔,东北调。所以,到现在只要一听音,我几乎就能判别他是哪里人,同时勾起我的回忆。后来,上海话,四川,山东,河南,两湖,再后来,广东话。可是,除了北京话会听外(这个自然会听),只有上海话能听懂,而且能说两句。主要是因为,在上海的时候,接触的都是上海人,我在上海人中间做事。不像以后的现在,即便在广东多年,接触的多是像我一样的外地人。虽也有本地人,可大家都说普通话。加上广东话特难懂呀。至今不会听广东话,讲更无从谈起。再说,随着年龄世故,对说什么语言也无所谓而麻木了。

我的觉醒是从在上海的时候开始有了的。为什么说是觉醒呢?因为在这之前是没有过的。这种觉醒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性的觉醒,二是精神上的觉醒。我知道了男女之事。我越来感到孤单。主要是因为后者,我便在离开上海后,来到了广东的惠州。因为在一个人打工的流浪日月里,我发现身边的人都有亲朋好友在同一个城市,而我孤单单一个人,感到相当无依。那个时候,我有一个妹妹先已在惠州厂里上班,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于2008年的初夏来到了这座小城,直到现在。

相关文章

  • 初到北上广2

    去北京缘于亲戚。在北京前后呆了三年。无疾而终,不了了之。呵呵。 上海篇 之后,去了上海。上海是安徽人民务工人数最多...

  • 初到北上广1

    如果以打工年月的长短计算来设置一个奖项的话,把银奖颁给我一定实至名归。呵呵。 迄今为止,我打工到过三个城市。按先后...

  • 月薪8000的年轻人,在北上广活的像条狗!

    应届生初到北上广会遇到什么阻碍?如果月薪8K,出去衣食住行等必要花销,还剩多少钱? 相信每个在北上广深发展的外地人...

  • 不止北上广,程序员的春天即将到来!

    以前,人们对北上广的看法是:北上广,爱!来不?来!现在,人们对北上广的看法是:北上广,爱!来?不来! 从数据来看,...

  • 程序员的春天就要来了

    以前,人们对北上广的看法是:北上广,爱!来不?来! 现在,人们对北上广的看法是:北上广,爱!来?不来! 从数据来看...

  • 程序员的春天就要来了

    以前,人们对北上广的看法是:北上广,爱!来不?来! 现在,人们对北上广的看法是:北上广,爱!来?不来! 这里有我自...

  • 北上广深的确很残酷,但不是所有人都那么幸运,有选择的资格

    你有逃离北上广深的资格吗? 网络上关于北上广深的文章,数量从来就没有少过。无论是“逃离北上广深”,还是逃回“北上广...

  • 给别人参考意见的你,显得很可笑

    在简书上搜索“北上广”,你会看到许多类似于“究竟是逃离北上广,还是逃回北上广”、“北上广是噩梦,你为什么不愿意醒”...

  • 别酸了!在北上广,年轻的我们过得挺好的!

    这两年,关于北上广的话题都蛮火的,不管是文艺青年的“逃离北上广”,还是影视剧中的《北上广不相信眼泪》,《北上广依然...

  • 逃离北上广or留在北上广?

    好多年轻人已经逃离北上广,好多新闻也报道这种逃离北上广的趋势。作为年轻人的我,也在纠结,要不要留在北上广这种地方,...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初到北上广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dobg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