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父亲想回乡下住,我们便抽出两个周末把老家的房子收拾了一下。因房子久没有人住,已经很是破败了,父母前两年还打算翻盖一下,自父亲生病后,这个话题便也被撂下不提了。
忙忙碌碌一番之后,老屋居然焕发了新的生气,让我们也重温了一下过去的岁月,于是又有了许多的收获和感慨。
四十岁的老屋:我家的北屋是1974年建成的,距今已经整整四十年了。据大姐讲,初建成的时候,也曾引来村里许多人的羡慕。四十年风雨沧桑,老屋已没有了当年的风姿,在四周巍峨的新房的挤压下,瑟缩着单薄而又苍老的身躯。但它承载了我们生命里太多的快乐,它给了我们岁月中太多的庇护,它让我们的回忆变得丰满。
我的老屋。
因家里没有地方住,晚上我便歇到了英新盖的红砖青瓦房里。与英是光屁股耍大的,还记得小时候手拉手一起玩的情景;还记得当年合伙欺负外地小孩的恶作剧,还记得那时我们玩累了,晚上就滚在一张大炕上,任母亲怎么叫,就是不愿回家去……
岁月远去,友谊犹存!
我站在北屋的土炕上,就着微弱的灯光,拍下了炕围子上的几副画。这是父亲亲手绘制的。父亲11岁的时候,我的爷爷就去世了,奶奶一个人要拉扯三个孩子,日子过得很困难。孝顺的父亲便辍学在家,先是在村里当猪倌。听父亲讲,那时他刚十余岁,刚开始只有五头猪,在父亲的精心饲养下,逐渐发展到几十头。当时的父亲很威风,喂猪的时候,只要他把哨子一吹,那些猪不管走多远,都会立即跑过来,围在他的身边。村里人都把父亲叫“猪司令”。自小喜爱文艺的父亲,靠着自学,学会了绘画。同时,天性聪颖的他还学会了二胡、笛子等乐器。记得小时候,村里上工,就是父亲一天三遍地吹号通知的。
在收拾的过程中,有一个柜子紧锁着,这个柜子里藏着的是我读中专时的日记和信件。在我毕业后,就被保存在了里面,可惜钥匙丢了,所以,这些真得就被尘封起来了。
经过一番努力,我们终于把柜门打开了,一股浓浓的霉味立刻跑了出来。我从里面掏出厚厚的一沓信和五个塑料皮的本子。随便地翻开一页,自己立刻很清晰地站在了过去的岁月里,那些熟悉的面孔和名字立时涌在了脑海里,过去的故事,一件件地被我翻起。我再一次回到了青春的岁月。
翻看着那些已经发黄的信纸,心里更是感慨万分。那时,我们没有手机;那时,我们没有QQ;那时,我们的联系就靠鸿雁传书,一页页的信纸写满了对彼此的牵挂和真诚的友情。而现在,还有几个人在用这种方式联络感情?我们的孩子甚至连信都不会写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