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民广场更文800字点赞读书
古文观止‖楚辞·招魂(七)

古文观止‖楚辞·招魂(七)

作者: 碧彧 | 来源:发表于2025-10-16 09:22 被阅读0次

昨天我们聊到,诗人通过夸张的想象和密集的凶险意象,描绘了南方险恶可怖的生存环境,构建了一个充满神话色彩的险恶世界。

南方“雕题黑齿”“蝮蛇蓁蓁”“雄虺九首”,这些怪物通过吞食人来增加力量,可见南方环境的凶险和部族的残暴。

整段诗通过夸张的意象,展现了屈原对南方蛮荒之地的恐惧,也暗喻楚国政治环境的险恶。

魂兮归来!西方之害,流沙千里些。
旋入雷渊,爢散而不可止些。
幸而得脱,其外旷宇些。
赤蚁若象,玄蜂若壶些。
五谷不生,丛菅是食些。
其土烂人,求水无所得些。
彷徉无所倚,广大无所极些。
归来兮!恐自遗贼些。

“魂兮归来!西方之害,流沙千里些”意为魂魄啊归来吧!西方充满灾祸,千里流沙吞噬一切。

此句以“流沙千里”象征西方荒芜凶险,暗指吞噬一切的死亡陷阱。

“旋入雷渊,爢散而不可止些”意为一旦卷入雷霆深渊,躯体粉碎无法停歇。“雷渊”即回渊;“爢(mí)”同“靡”,粉碎的意思。

文中“雷渊”与“爢散”强化毁灭性。“雷渊”暗喻不可抗拒的深渊力量,“爢散而不可止”以动态描写强化毁灭的不可逆性。

“幸而得脱,其外旷宇些”意为若侥幸逃脱,所见唯有荒凉旷野。

“幸而得脱”:侥幸逃脱(雷渊的吞噬)。

“其外旷宇”:外部是空旷荒芜的领域,暗指西方流沙千里、斥蚁玄蜂肆虐的恶劣环境。

即使侥幸脱离雷渊的险境,外界仍是危机四伏的荒凉之地。

文中“雷渊”与“旷宇”的对比:“雷渊”象征深不可测的灾难(如政治迫害或国家危局),而“旷宇”则隐喻逃脱后仍无容身之处的现实困境。

此句暗喻诗人虽暂时远离朝廷纷争,但楚国整体环境已陷入混乱,贤者无处安身。

“赤蚁若象,玄蜂若壶些”意为赤红蚂蚁大如象,黑色蜂群状似壶。

“赤蚁若象,玄蜂若壶”通过夸张的体型对比,将微小生物转化为庞然巨物,颠覆自然认知,凸显环境的非理性,突出异化威胁。

“五谷不生,丛菅是食些”意为五谷无法生长,只能以丛生菅草充饥。

“五谷不生,丛菅是食”五谷绝收,只能吃粗劣菅草。以植物枯竭,荒芜环境暗喻文明衰败。“菅(jiān)”指一种野草,细叶绿花褐果。

“其土烂人,求水无所得些”意为土地腐蚀血肉,寻水却无半点踪迹。

“其土烂人”土壤腐蚀肉体,水源断绝,直接呈现肉体消解的恐怖,构成双重生存威胁。

“彷徨无所倚,广大无所极些”意为徘徊无依无傍,天地浩渺无尽头。

此句指空间无限却无依无靠,暗喻迷失的精神困境。

“归来兮!恐自遗贼些”意为归来吧!莫让自身陷入毁灭!

“恐自遗贼”:“遗贼”指遗留祸患或自我伤害,此处强调魂魄流落西方险境(如流沙、雷渊)可能带来的毁灭性后果。“贼”指残害。

屈原通过四方招魂的铺陈,暗喻楚国政治环境的危机,劝诫魂魄(或象征楚人)回归故土。

此段通过流沙、雷渊、旷宇等意象的叠加构建绝望空间,同时放大昆虫体型,强化威胁感,并以缺水、无粮、毒土,层层递进危机,营造出荒诞而恐怖的氛围,以此强化西方险恶环境,最后用“归来”反复呼告,劝诫魂灵回归,形成情感张力。

魂兮归来!北方不可以止些。
增冰峨峨,飞雪千里些。
归来兮!不可以久些。

“魂兮归来!北方不可以止些”意为魂啊回来吧!北方不可以停留。

北方在楚文化中象征寒荒险地,与南方温暖丰饶形成对比。诗人以“魂兮归来”的呼告,表达对游魂的急切召唤,暗含对迷失者的悲悯。

“增冰峨峨,飞雪千里些”意为那里层层冰封高如山峰,大雪飘飞千里密密稠稠。

文中用“增冰”(层层冰峰)、“飞雪千里”的画面勾勒北方的酷寒,以视觉与触觉的想象强化险恶。并通过夸张与叠词(“峨峨”)增强气势,突出环境的不可久居。

“归来兮!不可以久些”意为回来吧,不能够耽搁得太久!

此句以短促的句式如急促的鼓点,强化归乡的紧迫性。并通过“不可久”的警告,反衬楚地(或理想中的“室家”)的温暖与安全。

此段屈原以北方喻乱世,以故乡喻理想,借招魂抒发对楚国衰落的痛心。

今天的学习就到这里。我们明天继续!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文章部分释义及赏析资料来自网络。

相关文章

  • 楚辞——招魂

    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未沫。 主此盛德兮,牵于俗而芜秽。 上无所考此盛德兮,长离殃而愁苦。 帝告巫阳曰:“有人在...

  • 楚辞·招魂

    招魂这篇具体是谁写的并不能确定,王逸认为是宋玉为屈原招魂,司马迁认为是屈原为楚怀王招魂。现代学者大都认可司马迁的说...

  • 杜甫诗中常用的十五个典故(7)

    招魂招生者之魂。《楚辞》有《招魂》篇, 汉 王逸 《题解》:“《招魂》者, 宋玉 之所作也…… 宋玉 怜哀 屈原 ...

  • 楚辞第七、八卷

    第七卷《招魂》:是楚辞中一篇独具特色的作品,它是模仿民间招魂习俗写成的,其中又包含作者的思想感情。宋玉“哀屈原魂魄...

  • 读《沧浪诗话》札记(十七)

    前辈谓《大招》胜《招魂》,不然。 荷按:前辈,指朱熹。《楚辞集注》谓《招魂》:谲怪之谈,荒淫之志。《大招》“于天道...

  • 屈原的《招魂》,是一曲生命的欢歌

    一 “魂兮归来!” 这是《楚辞》中《招魂》、《大招》的名句,神秘、诡异,动人心魄。 招魂,是古代通行的礼俗,既可招...

  • 中国神秘文化(二)————招魂、驱鬼辟邪

    招魂是种期望招引死者的魂魄归来的巫术。招魂仪式在上古时期乃至更为久远的原始社会中就已形成,《楚辞》中有《招魂...

  • 【楚辞】招魂·楚·屈原

    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未沫。 主此盛德兮,牵于俗而芜秽。 上无所考此盛德兮,长离殃而愁苦。 帝告巫阳曰:“有人在...

  • 29.2 《招魂》:起死回生的全套仪式

    今日观点: 《楚辞》中的名作《招魂》,是先秦的死亡确认仪式,《楚辞》在相当程度上源于巫术里的仪式性语言。 一、死亡...

  • 《楚辞.招魂》这段美食描写:简直是《舌尖上的味道》之楚国版——2

    《楚辞》里有篇奇文《招魂》,却是最近才读到。为何?因为学者编辑们一直没有搞清楚《招魂》一文的作者——究竟是屈原,还...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古文观止‖楚辞·招魂(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ecnts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