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刚7777

狄仁杰(630年-700年),字怀英,并州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唐朝时期宰相,杰出政治家。历史上著名的断案高手。狄公不仅博古通今、学识渊博,更是人品高洁。
字如其人。欣赏一下高手写的书法:

在古代,字写不好,做不来官。尤其在唐朝写楷书,都有间架结字规则。
董其昌早年乡试,文章第一,而字写得不如,降为第二。经此打击,才攻书法。至康熙的推崇,显名天下。

古人把研读诗画文章,攻习书法技艺等统称为“做学问”。程门立雪,凿壁透光,甚至头悬梁锥刺股,惜时如金达到潜心修为的境界。
古代的科学技术很不发达,古人尚且能挤出那么多读书的空闲,用于丰富自己的知识和阅历。我们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无效社交!
随着科技日益发展,经济条件的逐步改善,现代人在满足日常温饱需求后达到小康社会前,正进入一段心气浮躁的亢奋期。
人们热衷于虚情假意的迎来送往,沉迷于浮华若世的歌舞升平,横卧于温柔乡里舍身取义,在醉生梦死的边缘流连忘返。
我们往往被身边的琐事纠缠的不可开交,也常常因为赶一场无关痛痒的饭局而将工作推迟到了明天。
八十二岁的状元
梁灏是五代时期的人,却是宋太宗时期的状元郎。他从五代后晋天福三年(938年)起就不断地进京应试,历经后汉和后周两个短命朝代。虽然屡试不中,但他毫不在意,总是自我解嘲地说:“考一次,我就离状元近了一步。”直到宋太宗雍熙二年(985年),他才考中进士,被钦点为状元。他一共考了四十七年,参加会试四十场,中状元时已经是满头白发的老翁了。在大殿上,太宗问他的年岁,他自称:“皓首穷经,少伏生八岁;青云得路,多太公二年。”言明自己是八十二岁了。短短两句话,包含了多少考场上的艰苦和辛酸!
【感悟】梁灏八十二岁中状元是那个时代的悲哀,因为他生逢五代乱世,人生坎坷在所难免。但他的那种坚忍不拔的精神却是极为可贵的。在求学路上,如果人人都像梁灏那样孜孜不倦,为达到目标不惜追求到须发皆白,那么,即便最后不能功成名就,至少可以满腹经纶垂名后世。这种坚毅的求学精神值得每个人称颂和学习。大器晚成的故事告诉青少年:学习不在于年龄,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过程,只要正确对待,持之以恒,就能达到你的目标,实现自己的理想。
再看看下面这张照片:

画面中手捧读书的是一群农民工,为了建设新城市,他们每天披星戴月,做着繁重的体力活。闲暇之余,睡觉休息或许是他们当中大多数人的最大满足。
无论是82岁的状元,还是劳累之余手捧书本汲取文化营养的农民工,他们都在强烈的渴望学习知识。
图书馆的墙上赫然写着一句话:总有一个比你忙的人在读书……
(图片来源于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