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我笔写我心随笔
孔融: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孔融: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作者: 心远77 | 来源:发表于2022-01-24 10:22 被阅读0次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隶属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跻。

——世说新语.言语

        孔融(153年—208年9月26日),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东汉末年官员、名士、文学家,为孔子的二十孙。

        此篇小文确实展现了孔融异于常人的“小时了了”。在众人的一片赞叹声中,我却从他那句反驳陈韪“想君小时,必当了了”读出了他“大未必佳”的命运。

        孔融是建安七子之一,能诗善文,名士,文学家。可这些都不是我想谈的内容。本文只想就他太露锋芒、逞一时口舌之快而落得全家被杀的结局,谈点个人对其“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看法。

        人自小聪明是好事,可随之而来的恃才傲物(傲人)就不是好事了。

        如果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能做到乖乖不言的话,他必定是“大佳而且是大大地佳”,按他的才学当个大宰相也是相称的。遗憾的是他自小的言行里都是浸润着傲气的聪明。逞一时口舌之快的结果就是招来了杀身之祸。

      “孔融被收,中文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

——世说新语.言语

      每读这则小品文,我的心里特别难受。能说出“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的八九岁的两个儿子是多么聪明可爱啊!如果这两个儿子能够活下来想必应该是栋梁之才。可就是因为他们的父亲恃才傲物,锋芒太露,屡次污慢权臣曹操,最后奸雄曹操忍无可忍不仅杀了他还杀了他的全家。二个聪明可爱的小儿子自然无一幸免。从很大程度上说就是他不知收敛,说话没有把门的,葬送了儿子们的小命。

      孔融能诗善文,是建安七子之一,曹丕都很欣赏孔融,孔融是一个刚正不阿的人,而且是非常的刚直,他看出了曹操的本质,因此多次在公共场合嘲讽、讥骂曹操,让曹操非常的不爽,应该是勃然大怒,只不过碍于孔融的身世加上社会地位,不好对他下手,不过等曹操稳定下来,终于还是忍受不了孔融长年累月的嘲讽,就指使丞相军谋祭酒路粹枉奏孔融以“招合徒众”,“欲图不轨”、“谤讪朝廷”、“不遵超仪”等罪名,于建安十三年八月二十九日(208年9月26日)将孔融处死,并株连全家,孔融时年五十六岁。

        孔融长年累月地随心所欲地嘲讽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宁我负天下人,不让天下人负我”的枭雄曹操,根本就是往枪口上撞嘛!问题是撞的时候根本没考虑全家人的安危。可是当逮捕官吏真来了的时候,孔融竞向他们求情留下孩子的生命。八九岁的儿子说:“倾巢之下,岂有完卵?”连八九岁的儿子都能看懂的政治套路,他竞没看懂。如果想救儿子的命,不放下高傲的心去求曹操而去求他手下的官吏有啥用。还真不如不求的好!不求,还能说是为了汉室江山的固存,大义凛然,视死如归!这一求更让人感觉他就是一个做事不考虑的人!聪明反被聪明误,害了卿家性命。

        教育孩子从小努力学习长知识是要紧的,但更要紧的是具备韬光养晦的智慧。古人云:“太露锋芒,则意不持重;深藏圭角,则体欠精神。故与其肉胜,不如骨胜,与其多露,不如多藏”。别逞一时之勇,遵循中庸之道。先保住自己的命再谋求发展也不迟嘛!低调做人的智慧,好像越“小时了了”的人越欠缺,不合群,凡事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在团队合作中被踢出局,往往不是你不够优秀而是你因自己的太优秀容忍不了别人的优秀。他瞧不上“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的大才曹操,固那个摇摇欲坠的羸汉是其一,也许嫉妒曹操的能力也是其二吧。

        具有“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气量的枭雄曹操如果不是忍无可忍,不会杀掉他的。所以说孔融的死某种程度上是其咎由自取。呜呼,可怜了他那两个聪明可爱的儿子们。

相关文章

  • 小感——孔融

    读三国看到孔融,倍感亲切。从小听着孔融让梨、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等的故事长大。只是结局让人惋惜。 孔融,...

  • 孔融: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隶属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

  • “苟富贵,勿相忘”,等陈胜富贵以后,就把吴广给杀了

    王玄陵《资治通鉴》精解 第 20 篇,坐标:《卷八▪秦纪三》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这本是汉末陈韪说孔融的话,这...

  • 杂谈:孔融让梨和动画片

    孔融让梨的故事家喻户晓,再加上“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这句名言,我小时候一直有一种错觉:孔融一直是个小孩儿。后来在史...

  • 《世说新语》精华摘要

    《世说新语》精华 >>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出自《世说新语•言语》。意思是:小时候聪明伶俐,长大了未必优秀。 >...

  •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孔融(153年~208年),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 大家都听说过孔融让梨吧?这是一个很经典...

  • 小时了了 ,大未必佳

    文丨邓君宇 图丨源自网络 为何只有八千万人口的德国,却有两千多个世界名牌? 为何只有八千万人口的德国,却夺得了世...

  •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李易峰在《壹刻》中是这样描述儿时的自己:小时候我爸妈说我最多的,就是长得丑。说那时候刚生下来,抱出去给别人看的时候...

  • 小时了了 ,大未必佳

    魏晋时代,名人辈出,奇葩遍地,竹林七贤便是其中的极品,他们互为一体,却有各有千秋,千百年后的我们,仍然感觉他...

  •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也许人年少时候的所有天赋, 都源于苦中作乐而不自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孔融: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ehbh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