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载诗书城的人与文

作者: 悟理趣道 | 来源:发表于2019-11-02 11:16 被阅读0次
千载诗书城的人与文

三苏父子是东坡区的骄傲,同样的,正是这样一片土地方能孕育如此英才。

东坡区浓郁的学风,厚重的人文气息,并不自三苏始,而是绵延了数百年的传承,其标志便是最负盛名的孙氏书楼。

苏轼公园。余建军 摄

据史料记载,孙氏书楼“建于唐之开元,毁于五代前蜀,重建于宋”,是当时藏书最多,历史最悠久的私家图书馆。孙氏一族藏书的历史始于唐玄宗开元年间的孙长孺。盛唐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孙长孺以其远见卓识,读书、购书、筑楼藏书。至光启元年,唐僖宗为奖掖孙长孺,御笔亲书“书楼”二字以赐赠。古代,交通阻隔,“孙氏书楼”能引起皇帝关注,可见孙长孺藏书已颇具规模,影响广泛。五代后蜀时,书楼不幸遭火灾焚毁,于是迁移至岷江东岸古鱼鲰镇传灯院,孙长孺的后裔孙降衷,担起了重修书楼重任。

经过孙降衷及其家族的不懈努力,宋代,眉州的藏书、读书的风气是非常浓厚的,就如苏东坡在他的《眉州远景楼记》中写到:“独吾州之士通经学古,以西汉文辞为宗师,其民以诗书为业,以故家文献为重。”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中,许多仁人志士“以文章功业闻名天下。”

有了如此积淀,眉州才子们登上历史舞台,只是时间问题。1024年,苏轼的伯父苏涣考中了北宋眉州第一个进士,眉州百姓几乎倾巢而出,长途跋涉至剑门关迎接这位英才。苏涣成功出仕,带动了无数眉州才子外出求仕。两宋三百多年间,眉山共计出了886名进士,一举奠定了“千载诗书城”的美誉。

相关文章

  • 千载诗书城的人与文

    三苏父子是东坡区的骄傲,同样的,正是这样一片土地方能孕育如此英才。 东坡区浓郁的学风,厚重的人文气息,并不自三苏始...

  • 一程山水,一程诗意

    不问经年若许,鞠一程山水,盛放在清浅的眉州,唯不负陆放翁诗赞:“孕奇蓄秀当此地,郁然千载诗书城”。在这个初冬,我想...

  • 七绝丨山海天诗社“纳凉诗会”

    文/秦溯之 解暑听琴品茗香,纳凉诗会韵飞扬。 书城今夜歌无限,吟诵声声见大唐。

  • 千载诗书城、风雨地税人

    位于四川省会成都西南二百里处的眉山市,岷江由北而南纵贯全境。这里山不高而秀,水不深而清,介岷峨之间,聚江山秀气;土...

  • 七律.痴迷

    偶遇同朋识诗友, 痴迷韵藻弄诗花。 经籍国粹几千载, 名典精文数百家。 公益阐弘歌与曲, 善行浸润我和他。 咀嚼书...

  • 闲走书城

    ■文/从前慢 这次去书城是与同学的介绍有关的,她简单描述了下书城的情况,就让我起了念想,想着最快的方式抵达。要说逛...

  • 散文诗《有的人》

    诗瘦与诗寿 散文诗《有的人》 文/(永胜原创) 有的人, 来到世界上就是被人怀念的。 有的人, 来到世界上就是被人...

  • 最天使文创书城

    5月17日,从八卦田遗址公园出来后,就赶去“最天使文创书城”,在湖滨利星4F。早就听说这里有家很梦幻的书店,这次终...

  • 在逐简中诗意地死去(组诗)

    《在逐简中诗意地死去》(组诗) 文/幽泉小伊 1.诗人与诗 写诗的人未必懂诗 会诗的人多不写诗 在似懂非会中逆流划...

  • 福州路上的上海书城/作者:邵明

    ——再见了,上海书城。 上海福州路上的上海书城要搬迁了,这几天在大拍卖,再见了上海书城!我估计与上海的城市更新有关...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千载诗书城的人与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emcb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