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观展』1342℃——刘建华作品

『观展』1342℃——刘建华作品

作者: 钩魂姥姥 | 来源:发表于2020-01-18 23:40 被阅读0次

        今天周末,抽空去OCAT深圳馆看了正在展出的《1342℃——刘建华作品》。去之前其实并不知道刘建华是哪位,于是从门口的展览小册子粗略的了解了一下。

OCAT深圳馆
        “1342℃”是烧制陶瓷时相对的最高窑温,展览作品均以“陶瓷”为创作媒介。而陶瓷材质和窑变的不确定特点,恰好可以比附刘建华多年利用陶瓷进行不断艺术实验的“熔点”过程和结果,也涉及到他在中国当代艺术生态中一个视觉“燃点”的活跃程度,包括从陶瓷烧制的技术手段、方法到作品的具体形态,从媒材利用到视觉语言实验,从展览空间到陈列方式等等。由此构成了刘建华这次个展在探寻传统与当代、物质与视觉文化之间关系的一种内在逻辑和多维呈现。

      说得挺玄乎的,然鹅我并没有看懂他在说些什么。我还是带大家直接进去看作品,说人话吧~~hhhh

      此次共展出十一件/组作品,其中三件/组为本次展览专门创作,集中呈现了近年来的艺术实践,并融入艺术家个人的成长经历和情感体验,把对自然、生活的态度和感受沉淀为“物品”的底色,从而去发现、思考我们习以为常的现实处境,以一种根植于自然、日常之中的艺术,真实且抽象地表现出现实状态下的内心世界。并与此次展场的空间特定性质相结合,打造和提纯了作品与空间在细节及整体上的相互并存、融洽。

作品《白纸》 作品《绳子》 作品《白纸》《绳子》选取日常物件作为意象 作品《沙》

 

作品《落叶》

  作品《落叶》《沙》以自然物为意象

作品《2012年末》

《2012年末》借鉴中国园林窗格的冰裂纹造型,

     

作品《线条》和《沙》

      艺术家的作品多是来自身边事、小细节。这种“熟悉”经过重新整合,借用空间变形、光影描画、细节夸张和静动结合等艺术思维,升华为一种“陌生”,营造的意旨抽象深刻,产生的联想变换复杂。

 

作品《遗弃》

      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单独以量化的方式呈现在展厅B的一组作品《遗弃》。它模拟了一个废弃的瓷垃圾场,这起源于中国瓷都江西景德镇从古至今还保留的一种非常随意的习惯,即把烧坏了的“瓷形”打碎,并遗弃在各种场所包括河边、街道、作坊门口、炉窑外、垃圾场等等。它使观者在如同废墟的现场,在自然的真实与非具体的界限间离当中。也让我不禁感悟,做艺术家真的好有钱啊,做好这么多陶瓷然后打碎堆在一起。。。

上传中,请稍候... 细节

        观完整个展让我觉得,艺术确实是来源于生活,都是艺术家自己身边的一些身边事,小细节。他们拥有敏锐的触觉将自然与日常的态度和感受沉淀为他们的艺术实验。我们虽不一定要都成为艺术家,但也可以在自己熟悉又陌生的空间里,去感知自己与万物之间具体而细微的日常生活。共勉之。

相关文章

  • 『观展』1342℃——刘建华作品

    今天周末,抽空去OCAT深圳馆看了正在展出的《1342℃——刘建华作品》。去之前其实并不知道刘建华是哪位,...

  • 2018-02-11

    中国书法之乡 馬建华老师的作品 ―――――――――――――― 他的作品《 鶴 》...

  • 宋词余韵说小诗

    宋词余韵说小诗 文/刘建华 我曾...

  • 东汉书画院杨建华老师书画作品

    东汉书画院杨建华老师作品展

  • 余建华作品欣赏

    俞建华,浙江省书协副主席,浙江美术出版社编审,著名书法家。 对联:180*35cmx2。保真!

  • 杨建华老师作品

    画家杨建华简介杨建华,老子故里——河南鹿邑人,1951年出生。 他自幼喜好美术,数十年如一日,临池不辍,翰墨情深,...

  • 我想离开北京了

    周末爬山回来刚进门就接到了好朋友刘建华的电话,刘建华是我在北京相处最轻松愉快的朋友,他是在北京CBD上班的IT,去...

  • 1342

    现实就是 你既没有越过山丘 也无人等候 今天是考完后整一个月 作为一个喜欢翻日历回忆生活的人 直接翻max+的日历...

  • 《又见南庄头》

    文/端木家达 今天吃过晚饭后,因为要去看朋友刘建华,准备骑车去永阳街道南庄头,刘建华就住在那个村上。 南庄头位于3...

  • 水带铺成“红地毯”:这是“最浪漫”的求婚!

    12月12日,四川眉山。消防员刘建华和女友相恋两年,得知女友休假将来探望,刘建华在营区内准备了一份特别的惊喜,在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观展』1342℃——刘建华作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emlz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