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9年申论备考热点详解(11)——振兴东北

2019年申论备考热点详解(11)——振兴东北

作者: 白话有无 | 来源:发表于2018-12-13 10:45 被阅读14次

        申论备考中不建议大家死记硬背,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注重日常积累,从而帮助你在做题中写更准确的作答,同时,在写作文的时候也不会苦恼于没有素材,如果在写作中可以用到比较热的事件或者素材的话,体现你对热点的关注并且也更加吸引阅卷人的眼球。所以,要想申论取得高分,热点知识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有部分考生表示天天看新闻抓不住重点,没有时间。。。但是你们有大白,大白帮你们不定期总结时政热点,为了让考生更加清晰的认识相关热点,大白建议各位考生自己去查相关资料加强记忆,在此大白会把热点主题、背景、相关名言警句等给大家总结一下,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有想要提问的宝宝,欢迎下方留言。

        下面大白为大家解说本期申论备考热点——振兴东北

        实现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各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齐心协力,真抓实干,推动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实现新的跨越,加快形成具有独特优势和竞争力的新的增长极,为全国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一、提出背景

        “振兴东北”是国务院前总理温家宝于2004年8月3日提出的战略。

        2016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代表团参加审议时指出,振兴东北要扬长避短、扬长克短、扬长补短,向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焦发力,打好发展组合拳,奋力走出全面振兴新路子。

        2018年9月,中国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东北三省考察,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推进东北振兴,明确提出新时代东北振兴,是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二、发展要求

        (一)优化结构

       1、加快推进企业兼并重组。要坚持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相结合,进一步打破地区、行业、所有制界限,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2、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平等保护各类产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

        3、做优做强支柱产业。贯彻落实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快淘汰落后,防止重复建设。积极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用现代信息手段改造传统产业,提高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提高对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项目的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比例。进出口银行每年安排一定的信贷额度用于支持东北地区重大技术装备出口,人民银行和外汇局要在政策上给予支持。

        4、积极培育潜力型产业。鼓励地方政府设立专项扶持资金,支持潜力型产业发展。

       5、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贯彻落实文化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支持文化创意、出版发行、影视制作、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打造具有东北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大力发展旅游业,抓紧研究出台东北地区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一批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旅游目的地,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建立大东北无障碍旅游区。

       6、扶持重点产业集聚区加快发展。

       (二)技术创新

       1、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企业技术改造是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重要内容,也是振兴工作取得成效的一条重要经验。

       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人才优势,建立健全鼓励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更加灵活的政策措施,为引进高端人才并使其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的环境。

       3、促进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大力推广应用自主创新成果,努力将其转化为先进生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关地方政府要制定政策,支持老工业基地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

       (三)现代农业

       1、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东北地区具有发展现代农业得天独厚的条件。要围绕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抓紧研究制定加快东北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发挥国有农场在建设现代农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大力开展“场县共建”,为地方农业发展提供示范和社会化服务。加强东北地区农业对外合作,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周边国家和地区从事农业合作开发。

       2、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条件建设。开展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以水、电、路、气等为重点的村镇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小城镇和中心村发展,全面改善村镇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取消农村公益性建设项目县及县(场)以下资金配套。

       (四)基础设施

       1、加快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成立东北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协调推进组,协调、指导和推进东北地区交通设施建设,组织编制东北地区综合交通运输规划。

       2、优化能源结构。加大农村电网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和林区的电网改造力度。研究解决风电等分散电源上网问题。率先在东北电网开展智能电网建设试点。

       (五)城市转型

       1、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发展接续替代产业是资源枯竭城市实现经济转型的根本出路。支持资源型城市接续替代产业园区建设,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组织研究制定资源型城市接续替代产业发展规划并做好实施工作。

       2、构建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抓紧出台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准备金制度,由政府统筹部分准备金专项用于解决资源型城市环境治理等问题。在资源开采处于成长期或成熟期的资源型城市开展可持续发展试点。抓紧研究制定《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条例》。

       3、进一步加大财政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对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工作的指导,提高资源枯竭城市财力性转移支付使用效益。

       (六)保护生态

       1、加强生态建设。坚持以生态为主导的林业和林区经济发展方向,进一步调减东北地区国有重点林区木材采伐量,促进林区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2、积极推进节能减排。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规划和产业政策,加强重点污染源总量控制。全面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创建环境优美的农村新面貌。

       (七)解决民生

       1、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要切实把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落实促进大学生、农民工和困难群体的就业政策,确保就业形势稳定。

       2、积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推进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省级统筹,适当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进一步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积极推进农村新型养老保险试点,全面提高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覆盖面。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完善工伤保险政策法规,进一步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抓紧解决“老工伤”人员待遇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问题。

       3、解决好住房、冬季取暖等突出民生问题。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下大力气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推进农村开发式扶贫,扶持更多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4、促进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研究和推进各级各类教育改革,提高办学质量,为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八)区域经济

       1、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鼓励东北地区实行跨省(区)经济合作,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提高一体化发展水平,做好规划任务落实、督促检查工作,加快规划内重大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

       2、建立东北地区合作机制。建立东北地区四省(区)行政首长协商机制,定期研究协调跨省(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产业布局,以及区域协调发展等问题,并对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重大事项提出意见建议。

       (九)深化改革

       1、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努力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增强老工业基地经济活力。

       2、加快推进其他领域改革。尽快确定东北符合条件的地区开展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

       3、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快推进辽宁沿海经济带和长吉图地区开发开放。

       三、习近平关于振兴东北讲话精神

       1、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强调,“我国实行的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要求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旗帜鲜明、掷地有声,重申了“两个毫不动摇”的重大方针,有力回应社会关切,释放出正本清源、增强信心的强大正能量。

       “我们毫不动摇地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保护民营经济发展。”在辽宁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重申了“两个毫不动摇”的重大方针,一番话力拨千斤。

  改革开放40年来,民营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党中央的关心支持爱护一以贯之。

       2、在有着“中国绿色米都”之称的建三江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双手捧起一碗大米,意味深长地说:中国粮食,中国饭碗。

       “一碗米”,连着天下粮仓,关系粮食安全。民以食为天。解决好吃饭问题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不管形势如何变化,中国人的饭碗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

       3、秋日的查干湖美不胜收,网收鱼跃的画面令人陶醉。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考察,强调“绿水青山、冰天雪地都是金山银山”。

  经过多年生态修复,查干湖水质改善了,成为鸟类栖息的天堂,引得游客纷至沓来,当地发展也红火起来。查干湖的变迁,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缩影。它告诉人们一个朴实而深刻的道理:生态兴,才可能百业旺。

       4、“粮食要靠自己,实体经济要靠自己,制造业要靠自己”。在黑龙江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一番话掷地有声,宣示了不惧风雨、勇往直前的中国信心。

       5、在东北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抚顺市雷锋纪念馆,向雷锋墓敬献花篮,号召“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这是对英烈的崇高敬意,更是对雷锋精神的深情呼唤。

       相关链接:振兴东北网

        更多资讯和相关解读欢迎订阅关注、赞赏、留言,你的赞赏、我的动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9年申论备考热点详解(11)——振兴东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erv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