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问反思:聪明

作者: 我就是小树张淑娟 | 来源:发表于2020-11-07 00:07 被阅读0次

1  我学到了哪个知识点?(要求选一个打动自己的知识点)

聪明就是脑中有足够多的清晰、准确、必要的概念,这些概念之间有足够多的清晰、准确、必要的联系。——李笑来

2  我之前是怎样想的?(假设自己还没看到上述知识点,自己是怎么想的;如果还没有想过,那就现在就推测下)

我之前认为聪明就是脑子灵活,脑瓜好使,一会儿一个主意。学习成绩好的人,经常被人说聪明。这些聪明的人有一个特征,就是会用较短的时间就学会一些东西。

我也是做过好长时间假学霸的人,但我用的是死功夫,笨功夫,所以从来没有人说过我聪明。

按照李笑来对聪明的定义,我也确实见过这样的人。那是我博士期间的一个同学,和他吃过一次饭之后,我当时就觉得再也不想和他吃饭了。因为他嘴里总是蹦出来很多莫名其妙的词汇,说起东西来都是一套一套的,我压根插不上话。

但我当时给人家的评价不是聪明,是爱较真,爱表现,高高在上,反正就是不容易接近的那种人。

3  我之前的想法怎么样?(比较上述两个问题的答案,找出冲突之处;分析二者冲突的产生原因)

(1)聪明不是先天,而是后天的

毫无疑问,我之前理解的聪明,是先天的,是天生的那种聪明,因为我总是强调脑子如何如何。

而在李笑来的版本中,聪明是后天的,是慢慢练出来的。因为那些清晰、准确、必要的概念及其之间的联系是可以由少变多的。也就是人可以从不聪明慢慢变得聪明的。

(2)每个人都有办法让自己变聪明

我之前的版本给我这种“不聪明”的人判了死刑,就是只要脑子不好使就永远不能变聪明。

而李笑来的版本则给每个人都指出来了一条光明大道,沿着这个道路走,就会慢慢变聪明,更聪明。

4  我应该怎样想才对?(关联能想到的一切,不放过任何一个从头脑中闪过的信息;可关联自己的经历,也可关联其他知识;用证据说话;整合不同观点;重视因果关系)

我突然发现同一个概念的不同版本就有不用的作用。比如我那个版本的聪明,压根没啥作用,除了让我感到自己不可救药外没有一点积极的作用。

而李笑来的版本就给我指了方向,我需要把一个一个的概念慢慢搞清楚,同时把这些概念间的关系搞清楚,我就会慢慢变得聪明。

还比如“知识”这个概念。官方的版本就是类似这种:“知识是符合文明方向的,人类对物质世界以及精神世界探索的结果总和”(来自百度)。

看完这个官方的版本,觉得知识和自己没啥关系,也不知道学知识有啥用。但是有些版本的“知识”就很有指导性,让人一下子就知道为啥要学知识了。

比如李笑来的“知识就是那些能够指导我们作出更好的决策,且长期来看更可能给我们带来更好结果的那些信息”。

学了这个版本的知识后我才知道“哦,知识是用来指导我们做决定的;如果没有知识的指导,做决定就跟拍脑门一样的”。所以,在我的第五问的作答要求里就有“优化自己的决策”这一条。

也就是说,一个知识,如果没有学到优化决策时地步,那就不能说自己学了,只能说是知道了而已。

还有个例子就是“写作”。我之前觉得打开电脑,打开文档,然后做一些类似画图、改格式、查资料这样的动作就是写作了。因为我总觉得准备好了才能把论文写出来。这么定义写作的后果就是四年一篇论文都没写出来。博士学位遥遥无期。

这一状态一直持续到我接触的一个全新版本的写作:把字落到文档里,从无到有,从少到多。

这个概念的出现彻底颠覆了我的学业。我从此开始努力往文档里写字。效果很好,在只有一篇四区SCI论文的情况下,我的博士论文得了两个A,这可是最高成绩了(叉腰!)

这说明啥?说明一个好版本的概念本身就告诉了我怎么做,它是给路径给方向的,而不是让你觉得和自己毫无关系的,也不是觉得自己无可救药的。

5. 我怎样才能用上它(可以反思自己,发现自己的认知盲区;可解释一些现象和感觉;可优化自己的决策;可预测问题;可解决问题;可做出评价;可尝试创新)?

(1)  反思自己

我好像从来都没有有意识地考虑过每个概念都可能有N个版本,总是认为眼前的就是唯一的,自己必须要深信不疑的。

这样的话弊端很明显,就是如果眼前这个版本差得很,没有给自己任何希望的话,那就很糟糕,会让自己放弃挣扎。

这其实就是批判性思维不强导致的,因为批判性思维的要素之一就是整合不同观点。

那我为什么会觉得一个概念只有一个版本呢?我突然想到人家对大学只有一本教材的批判。回想起来,我的绝大多数的学习都只有一本教材,所有的概念都只有一个版本!天呢,这也太可怕了!太可怕了!

我估计所有概念都有N个版本,而自己只知道一个版本,而这个版本很有可能是个很差的版本。这就莫名其妙地给自己堵上了好多条路!太可怕了!太可怕了!

(2)优化决策

找机会质疑所有常见且重要的概念,就像“聪明”、“学习”、“教育”等,把自己版本的概念拉出来遛一遛,看看是不是给自己希望和方法的,如果不是,那就去找其他版本!

如何实现这个想法呢?去阅读呗!看别人都是怎么定义这些概念的。如果触动到自己,那就毫不犹豫,五问反思报告安排上!

(艾玛,跑远了!赶紧回到聪明上来。)

想让自己变聪明么?想!怎么做?按照下面的套路来!

1)让自己的概念变得清晰,而不是模糊,是什么就是什么,一清二楚,绝不拖泥带水!

2)让自己的概念变得准确,而不是笼统,能用小概念绝不用大概念,能特指绝不泛指。如有必要一个概念给出两个版本:侠义版本和广义版本。

3)对于那些必要的概念(给自己挣饭吃的概念),别手软,死磕!比如“以学习为中心”,“丛枝菌根”,“生态修复”,“学业测评”,“生态系统”,“元认知”等,死磕他们!

4)对于已有的概念,要想尽一切办法建立联系。比如并列、包含、时间序列上的前后、空间序列上的异质、因果、相关……艾玛,词穷了……看样子还得多总结概念间的关系!

这些联系也是一样,不是模糊的,而是清晰的,不是笼统的,而是准确的,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必要的!

写到这里了,希望自己变聪明了一丢丢!

相关文章

  • 五问反思:聪明

    1 我学到了哪个知识点?(要求选一个打动自己的知识点) 聪明就是脑中有足够多的清晰、准确、必要的概念,这些概念之间...

  • 你真的会反思吗?

    而已。 五点半出门跑了8K,听SHE。 今天问自己,如何反思。 我们都说要多反思多反思,可是你真的会反思吗? 反思...

  • 五步十问之《哪吒闹海》

    基准教学“五步十问”,本次教学反思我以《哪吒闹海》一课为例,主要从课前和课后反思俩问。 一、课前准两问: ...

  • 五问反思:写作原则

    嘿,我觉得这篇文章是有用的,具体用处是: 会知道一条硬核的写作原则:十年后依然有用会知道一种傻子的写作过程:几乎没...

  • 五问反思:说服他人

    我学到了哪个知识点?(原封不动地列出打动自己的知识点,并表明出处) 说服意味着如此有效地表达你的观点,以致让在该议...

  • 五问反思:数字素养

    在这个教学创新大赛十分火热的今天,大家的教学目标里都少不了“素养”,不然显得不够高阶。 除了“素养”这个热词外,还...

  • 五问反思:有智慧

    1 我学到了哪个知识点?(要求选一个打动自己的知识点) 信念是本人认为世事应该是怎样的,可真理却并非真的如此。然而...

  • 以自己为镜:二问反思

    五问反思报告,一点也不孤单了。因为我又开发了一个系列,统称为结构化反思报告。今天亮相的是二问反思报告,目的是以自己...

  • 如何高效的学习-学习的五字决

    学习五字诀 学习的五字诀:问、找、学、用、盘。 问:提问、问题。找:寻找、答案。用:应用、行动。盘:反思、复盘。 ...

  • 人生五问,追问与反思

    所谓5why分析法,又称"5问法",也就是对一个问题点连续以5个"为什么"来自问,以追究其根本原因。虽为5个为什么...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五问反思:聪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etfb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