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一个美好又容易被利用的品质。
看得多了,难免觉得做一个善良的人实在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最近看到一个消息,讲述的是一群大学生在路过天桥的时候发现了一位穷困潦倒的老人。大学生们和老人聊天中得知老人已经70多岁了,因为患有癌症被家人抛弃,只能睡在天桥下。大学生们非常动容,于是拍摄视频筹集善款,希望能够帮助老人。视频因为动人的情节吸引了大量的关注,也为他们带来了许多善款。大学生们带着老人前往大医院看病,知道癌症是误诊,老人身体健康,皆大欢喜之下,他们带着老人前往北京圆梦。
到此为止,这都是一个令人动容的善举故事。可是转折突如其来,大学生们被警局联系,才了解到这位70多岁的老人实际上只有50岁,并且他曾是服刑人员。老人身体一直健康,也并未存在“误诊”之事,自然也没有被抛弃,老人实际上长期与哥哥居住,并享受着当地低保政策。
反转一出,质疑与愤怒便汹涌而来。有网友质疑大学生们带着老人出行,必然见过身份证,那怎么还会相信老人有70岁呢?以此发端,质疑他们是“帮凶”“作秀”“博流量”的说法源源不断。他们寻求好心人二次捐助善款的行为也变成了“不折手段地捞钱”。
至此,一地鸡毛。
我看完整个事情后,只觉得心情复杂难明,千言万语堵在心上,最后只汇成一个感慨——善良,真是这世间最难做的事情呀。
不论这事情的真相是被欺骗的大学生和被欺骗的网民,抑或者是被联手欺瞒的网民,这整个故事的后半段,会受到伤害的只有真正善良的人。
伸出援手的,因为自己可能被欺骗而愤怒,回头去看只觉得对方每一言每一语都是讽刺——自己的愚蠢与识人不明也会刺痛心灵。
如果大学生们也是被欺骗的一方,便更是被夹在中间,本来是自己的善举,结果不仅自己被狠狠欺骗,还要承受网友们汹涌的质疑、愤怒甚至恶意。
君子可以欺之以方。背负最多的通常都是善良的那个人。善良就意味着道德感高一些,当一个人发散他的善良时,往往完全不抱有任何其他目的,对于所谓的回报也没有期许,“善良”和“奉献”总有着丝丝缕缕的关系。因为善良,所以愿意帮助别人;因为善良,所以不愿苛求别人;因为善良,所以愿意牺牲一些自我的利益。可是善良一旦造成了不好的结果,那么这个善良的人往往要面对绝大部分的攻击。人们会要求善良的人同时“明察秋毫”“了解事情的全部细节和一切真相”。善良的人怎么可以不是个全知全能的“上帝”呢?
既善良,又能保护自己。那么就要有更广阔的见识,更高的智慧或者能力,这真是件有难度的事情呀!无怪乎那么多人都选择收束自己的善良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