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育想法语言·翻译
初识全课程·朗读让文字更亲切

初识全课程·朗读让文字更亲切

作者: 虾写虾闹 | 来源:发表于2019-07-17 16:21 被阅读7次

  “三分文章七分读”这句话流传至今,由此可见从古代起人们就很重视朗读。小学语文课标也对读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各个阶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提到:“要让学生充分地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在课堂教学中,真正的让朗读发挥作用,那么老师是需要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在培训中,李虹霞校长雪中送炭,给我们一年级老师上了一堂很好的示范课!

李虹霞老师

“有了语音,书面语言才有了活力,有了跳跃着的生命。”

“朗读是活的,是跃出纸外的,是赋于作品以生命。”

“朗读文章———这是语文老师最见功底也最显才情的事。读得好,文章就成了老师“自己的”了,学生就能把老师看成是作者,这是语文教学成功的一大秘诀。”

  李老师通过以上三段话,让在场的老师读一读,当然结果不尽人意,对此李老师摘用于老师的语文老师关于朗读的要求:

一是要读得正确连贯;

二是要语气自然;

三是要读好人物对话,做到读谁像谁。

  老师朗读水平有多高,学生就会有多高,甚至超过老师。打铁还需自身硬,老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经常有老师在疑问,花大量时间训练朗读,对学生知识能力有多大的提高呢?针对这些疑问,李老师解释了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1、朗读有利于理解课文。

朗读不但要看,还得把书面语言变为有声语言,从而增加了传入大脑皮层的刺激渠道,这有助于理解。

朗读时,会自觉发现“对味儿”或“不对味”、“贴切“或“不贴切”。“不对味”就说明理解有偏差,于是就得再读、再体味。这种精益求精的反复,就意味着对课文理解的不断深入。

朗读会引导读者走向课文的深处。

2、朗读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文字语言本身就有感染力。但把文字语言变为有声语言时,那感人的力量会更强烈。因为朗读语言里,除了包含文字语言的情感、理性光辉外,还包含着朗读者深刻的体味、独特的感受、熟练的技巧和声音的魅力,自然就会使听者(包括读者)动容。

3、朗读融“内化”与“表达”于一体

内化是吸收,表达是运用。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把课文读下来,文章的规范语言就基本属于自己的了。课文的构思布局、情景描写、语言的逻辑顺序自然而然的就储存在胸中了。需要时,会“召之即来”。

朗读本身就是表达——代作者表达。朗读训练多了,无疑会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使语言流畅表情丰富、表达到位。

4、朗读有助于记忆

5、朗读可以发展想象力

6、朗读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

有了语感才会有流畅的表达,才会有好的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朗读好,语感就好,语惑好,理解力就强,说话、写作文就比较流畅,语病也少

“所以有人说,有了语感就有了一切。”

对小学生来说,朗读到底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李老师给出了答案:第一是情趣,第二是情趣,第三还是情趣。

李老师做范例

  李老师为了让老师们直观的感受朗读的情趣,自己以儿童诗做了示范,真切的感受到老师的童心和功底。如何朗读,李老师提出了朗读的技巧和策略:

停顿、重音、节奏、语气

一、读出停顿(停连)

停顿是朗读的重要支柱,是朗读的“王牌”。但它是和重音、语气、节奏一起来完成朗读的声音化再创造的。、读出停顿(停连)

(1)读完题目要停顿

(2)句号、自然段要停顿

(3)转换性停顿

我们还记得,我们的一个伤员在您家里体养,敌机来了,您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当您再去抢救小孙孙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转换)

(4)生理性停顿

由于哽咽、气喘吁吁、生命垂危形成的停顿。

(5)灵活性停顿

初识全课程·朗读让文字更亲切

停顿指导策略

1.试着一口气连着读完一个意样里的所有词,然后顿

2.可以把手指放在要读的几个词的后面,一口气读完再顿。

3.第一次读用手指指着读,第二次用手指划过要读的。

4.给学生做对比性示范。

注意:使停顿与意思相符

停顿的位置不对,可能会改变整个句子的意思。如果听起来不对或者讲不通,请返回并试试在其他位置停顿,直到停顿符合内容的意思。

1.你是在哪里停顿的,你认为这样停顿与你对句意的理解相符吗?

2.试试在其他地方停顿,哪一个听起来是对的。

3.看看这次中间的标点符号,他们能帮助你理解应该在哪里停顿听起来很棒,的确与这一内容相符。

二、读出重音

重音———在朗读时需要强调的或突出的词、词组。

哪些词语读重音是由这句话想告诉人们什么(及目的)决定的。

呼应性重音,强调性重音,比喻性重音。

三、读出节奏

节奏是指朗读全篇课文所显示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声音形式的回环往复。它是由思想感情的起伏变化所决定的要想把握好朗读课文的节奏,就要紧紧把握好课文的感情基调即课文的总的感情色彩和分量

感情基调决定语言。

四、读出语气

朗读学实际上是语气学,读出语气就是读出思想感情。语气就是能较好的表达出思想感情的语调、语势。音随意转,气随情动,因情用气,以情带声,朗读者得心应口,听者才能心从耳顺。

语气是停顿、重音、高低、强弱、快慢、虚实的综合体现所以说,朗读学就是语气学

  整个培训课,详细系统的为我们讲解了朗读需要注意的问题,朗读的技巧,一个小时的朗读课在激情澎湃的朗诵中结束。

初识全课程·朗读让文字更亲切

培训反思:

  老师是学生的榜样和模板,培训中有一句话“老师朗读水平有多高,学生就会有多高,甚至超过老师”打铁还需自身硬!朗读是语文老师的基本功之一,老师有声有色的朗读示范,才会让学生感到更亲切,从而更好的让老师掌控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重视朗读,让语言文字“动”起来,是我们必须需要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初识全课程·朗读让文字更亲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fccl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