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成年后失控的情绪背后经常在两性关系的案例里,来访者说,当感受到对方“不爱”或者“背叛”自己的时候,情绪会完全失控,骂、打,甚至还会说分手、闹离婚,但是等到对方真得提分开时,自己又会用各种方式去拉对方,恳求对方不要抛弃自己,冷静下来后自己感觉后悔不已。
所谓的“不爱”和“背叛”是自己在情绪里的过度解读,然后责怪自己为什么会那么情绪失控,讨厌这样的自己,但是下一次危险来临时又会重复上演,继而进入深深自责的循环当中。
经常在家庭教育的案例中,家长特别是妈妈会说,为什么看到孩子表现不好,说了几遍没听,自己情绪会彻底失控,暴怒爆揍孩子,事后看到孩子无辜的表情和样子又后悔不已,责怪当时的疯狂,对孩子充满了愧疚的情绪。可是下次类似的场景在发生时,又会陷入循环中痛苦不已。
成年后那些失控的情绪,隐藏了我们很多成长中的记忆,是一种没有完成的整合,幼儿特别是婴儿在成长中更多的是本能性的反应,当遇到问题、危险,就会启动本能的求生机制,情绪感受度越强,表达的方式就会越激烈,如同“失控”状态,但是如果这个孩子在经历这种失控状态,有一个稳定的抱持,温暖的回应,耐心的等待,这个孩子来经历过几次失控后,慢慢地建构起好的感受,几次之后,因为安全感被建构,情绪的爬坡就不需要那么艰难,等到成年之后失控的情况和刺激源会匹配,不大会出现在亲密关系和亲子关系里不匹配的失控。
相反,如果孩子在早年没有得到足够的情绪抱持,内心深处的不安始终没有安放的空间,慢慢长大发展出各种防御的生存模式,但是没有整合好的部分就会在亲密关系和亲子关系中就像埋藏在地雷,时机成熟就会引爆。
可惜成年了,再也回不到过去,也不可能有一个在外稳定的抱持给我们,配偶不可能,孩子更不可能,而这个人是自己,先接纳自己这种失控几近疯狂的情绪,发生了就允许它的存在,看到它的功能和意义,是在告诉我们某种缺失,这不是我们的错。
第二,去哀悼它,哀悼不是把自己变成受害者,而是一种没有表达过的悲伤和难过,所以哭泣吧!
第三,如果有愤怒,在一个安全的环境去表达出来,作为一个孩子没有得到全然照顾的愤怒,表达出来。
第四,去看看对方发生了什么,当时的妈妈发生了什么,爸爸发生了什么,看到真实的他们,他们内在外在的无助,对他们说些话,听听他们会说些什么,是不是和解可以发生。
第五,回到当下,我们已经成年,接纳不完美的自己,照顾好自己的生活。
第六,这时可能你会发现你的配偶和你的孩子其实真得都不错!
——以上来自心理咨询师朱泽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