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老小区,具有旧时代感的六层高的栋栋楼房倒不显破旧,外观还算整洁。但小区车棚里蒙上了厚厚灰尘的自行车,每个单元楼道里堆积的各种杂物,绿化带已无花草久矣,居民们索性随意点瓜种豆,倒也显得野趣盎然。
之所以被称为老小区,还因为这个小区居住的老人多。一些新建社区,放眼望去,皆是充满活力,生龙活虎的年轻人。这个小区,长椅上闲散坐着的,步道上蹒跚行走的,还有三个一堆,四个一伙聊天的,都是头发花白,脸上有褶的老年人。
丽当初买这个小区的房子,正是相中了它的位置适宜,交通便利,周边齐全。不满意的是,老年人太多,整个社区都显得老气横秋。
丽是个很有魄力的女孩子。虽然是家中的独生女,但靠着自己在公司的努力打拼。“996”那么残忍的工作模式也没有难倒她,硬是凭着一股拼劲和韧劲在公司立住了脚跟,在北京这个大城市买了一套小房子。
“墙上的每一颗钉子,都是自己买的。”苏青如是说,傲娇中不乏心酸和无奈。丽也这样说,充满了自豪与喜悦。房子内部全按照自己的想法,装饰得焕然一新。小则小矣,满是温馨舒适。疲惫一天,回到小窝,顿觉心中安乐。
后来,爸妈也来了。为了照顾丽,也为了丽照顾他们。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家中热饭热菜味道可口。丽的生活质量顿时提高几个点。在陌生的城市,丽又有了家的感觉。
一切都很美好。唯一的不足是,每到周末。好不容易可以休息一天的丽,总也睡不好觉。
楼上的阿姨每周日早上八点,准时开始“笃笃笃”剁馅,力道之大声音之强,都快让丽忽略了这是一位年过七旬老人的臂力。丽上楼说过,老人特别热情地接待了丽,又是倒茶又是洗水果,倒让兴师问罪的丽有了几分忐忑。
老人的儿女只有周末来看望老人,为了好好款待儿女,享天伦之乐。老人最擅长的就是包饺子,孩子们也最爱吃这口。所以就早早的起来,剁馅,和面,包饺子。儿女来了,就不用她们动手了。
丽听完,沉默了,觉得这罪是没法问了。找个借口,溜溜的走下楼。
到了中午,楼下的麻将桌又繁忙起来。四个老人,雷打不动的在老位置打麻将。哗啦哗啦的声音,让人耳朵发麻。
这次,丽打算晓之以理。直接拨通了物业的电话。这群老人也是有多年的经验了,物业来了就撤,物业走了就聚,以主席的“敌进我退”的四字游击方针,开展了与物业周旋的游击战。物业倦了,丽烦了,老人们激情满满,牌桌上继续大战。
几个回合下来,丽算是彻底厌倦了这个小区的大环境。一伙老头老太,为老不尊,倚老卖老,这小区怎么能建设好?
所以,出门进门,丽看到老人们,眼神迅速飘向远方,脚步迅疾,表情也是凝重起来,嘴里的“叔叔阿姨”决不轻易吐出口。你有你们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大家井水不犯河水。
许是年龄相近,丽的爸妈倒是理解邻居们,年纪大了,生活习惯和方式固定了,很难改的。
而且,丽的妈妈是个热心人,家里蒸了玉米糕,腌了咸菜,有点新鲜的吃食,都会送到楼上楼下。楼上下的邻居们也是投桃报李,今天送来个大南瓜,明天送来一堆小苹果。彼此热乎得不得了。
对此,丽嗤之以鼻。现在网购,什么买不到,楼上楼下折腾来折腾去,腿脚都不好,还不如老老实实地养养身体呢。
生活就是,不经意间,平地起波澜。
丽的爸爸住院了,突然就中风了。虽然没有大碍,但出院的时候还是行动不便。
长这么大,丽是第一次面对人生的疾病带来的打击。爸爸变得像个孩子一样幼稚,妈妈情绪还算稳定,但天天陪护,人也憔悴了许多。
出院那天,丽和妈商量。“我爸怎么上楼,腿脚不方便啊?要不我网上找找,看有没有救护车什么的?”“不用,我安排好了。”妈妈很淡定地拍了拍丽的手。
丽推着轮椅到家时,楼下的老邻居们都聚在楼道口。你一言我一语的商量,怎么把丽的爸爸搬上去。
最后,一个老大爷说:“咱们四个人,一人一头,连车带人抬上去吧。”话音一落,几个年纪稍轻的邻居立刻把轮椅和爸接过来。稳稳地抬上了台阶。
到了家门口,丽和妈要感谢邻居们。他们都说着“不用客气”,很快就散去了。望着她们的身影,丽看到了打游击的那个大爷。楼上的阿姨还提了一大箱奶过来。一直很坚强的丽,此时心一下子柔软和脆弱了起来。
从那天起,丽见到哪位邻居,都热情的和人家打招呼。能帮忙的帮个忙,能闲聊的聊几句。还经常买些新鲜的水果和零食,让妈妈送给邻居们。
世界很大,丽可以凭借自己的年轻的拳脚去打拼。世界很小,需要丽与家人与邻里抱团取暖,感受像家一样的爱和温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