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九点,忙碌一天的我正在点菜,突然店里仅有的一桌客人起了争执。一位妇人从座位上起身,抡起胳膊就打在坐在对面儿子的身上;儿子落了脸,开始争吵,后愤然离去。
店主笑着对妇人说:“现在小孩难管的,说也说不得。”妇人对店主回到:“我叫的饭打包,一会让我姑娘给带回来。”说完,也急匆匆地走了。
我看着那桌独独留下的女孩,安静地吃着饭,似乎这样的场景稀疏平常。
在我看来,无论在家里母子关系如何,在外面还是要注意。孩子十来岁的年纪,正是叛逆的时候;在公共场合还是要给孩子留点面子。内心的脆弱,势必要用离场来维持体面。
面子,说不上来是个什么东西。自古以来也无人能定义“面子”所谓何物。
老话说的好“人活脸,树活皮。”在农村更是将脸面上升到一定的高度,谁家媳妇怎么样,谁家儿子又怎么了,谁谁办的哪件事不地道……有团体的地方,就有这些话题的中心,事关脸面、名声。
谁家媳妇不孝敬老人,村里人的嘴就会传的全世界都知道。我的母亲是个守旧的人,她自认做得不错,村里没人不说好的。一日三餐必是喊奶奶吃饭的,教育的儿女也懂事。
我也曾问过,脸面问题。母亲这样回复:从每家办红白喜事请人帮忙,就可以看出这家的人缘怎么样。来得人多,那必是主家平时结的善缘;来得人少,这个主家平时的人情上欠缺太多。
活着,好像是活在别人的眼里,活在别人的嘴里,太多身不由己。
面子,可真让人捉摸不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