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氏璧

作者: 汉天真 | 来源:发表于2019-08-12 15:57 被阅读75次

为写这题目,点来点去看了许多杂七杂八的东西,感觉还是乱乱的。看来和氏璧是个神奇的宝物一一就在刚刚写这“璧”字的时候就出现奇异的现象,打成“王”字底,后面打任何字,带王字底的“璧”字就立即消失,这就是告诉我,璧就永远是璧,一点也不能错。它很庄严,不允许有错!原本对玉是有点藐视的,这个打字的怪现象让我对和氏璧肃然起敬了。好像很神秘。打任何别的字,对也好错也好不会出现打后面字,前面的字立即消失了,唯独这例外,好奇!

原本我是要把与和氏璧相关的故事都给否定了。我对远古时历史方面的故事都不很信,越生动越不信。历史故事都是时隔很久(百年以上)文人想当然地根据一点传说补上的,可信度很低。

来推敲一下和氏璧。

一开始卞和既然这么确信这石头里是个宝物(玉石),那么他一定是这方面的专业人士,专业人士一定有办法能够把这石头打开,完整地取出那块玉。不取出玉石就抱着粗石头见国玉肯定有犯欺君之罪的危险。另外,石头里有没有宝玉,国王让治玉的人立即打开那石头不就完事了?如果没有玉,欺君之名成立,再砍卞和的脚也不迟。不管那多,砍了再说,哪有这么鲁莽的国王?卞和的脚被砍了,以当时那医疗条件,他至少要昏迷两日两夜,他带来的石头早不知丢哪去了。

另外卞和确信这是宝物,那宝物也是属于卞和的,没必要献给别人,特别被砍了一只脚之后还再去献宝(石头)纯属找死,卞和难道不是正常人?

我总喜欢用今人的心理去揣摸判断历史故事的真伪。今人和古人心理感情没有大的不同。

卞和献玉或许有这事,宝太大了,老百姓无福享用,留着是祸害,献给国王是对的,但前面砍脚的故事不成立。这是无聊文人为了猎奇编的。

后面蔺相如护宝,完璧归赵,这些故事都有很高的可信度,合乎常理。

古代没有真正的工业,生产水平很有限,视美玉为大宝很合乎当时人们的心理。但是,当代人还把玉石当宝在我看来几乎等于无知。它和玻璃是同一类的东西,甚至还没有特制的高级玻璃好。居然被炒成比黄金还贵些,这和当年一棵君子兰卖几百万有么两样?几万几十万的一块石头,一摔就碎,好在何处我理解不了,如果怎么砸也不坏,怎么烧也不化,这我就承认它是宝,无法理解才神秘,才算宝。一砸就碎不算宝。古代人因为无知以为这是宝不奇怪。玉石再好,也没有我这手机好。手机能说话能唱歌,能计算,有问必答,百答百准,玉石能会哪一行?

哪怕和氏璧此刻就在我家,我也绝不认为我好富有,望着它仅仅让我浮想联翩,2000多年前,蔺相如背着它去秦国,,,事实上,长城上的每一块老砖也有二千多年,这砖是谁烧制的,是谁砌上去的,同样让我浮联翩。我认为,这和氏璧和长城砖价值差不多。

月亮,太阳,地球,星星,这些才是真正极其古老而且巨大的宝物,小小的和氏璧能与它們相比吗?

相关文章

  • 和氏璧

    古人好玉。 在楚国,有一个叫卞和的樵夫,靠每天上山砍柴为生。一天傍晚,他正挑着柴火下山,灰蒙蒙的天...

  • 和氏璧

    题语:岁星之精,坠于历史,化而为玉。 《和氏璧》 凤凰栖落青石之上 天和地拖曳着诱惑的色彩 色彩中,那个叫 卞和的...

  • 和氏璧

    上班的第一天,我开始学习了《梁宁产品思维课》。第二节课讲的是看一个人和产品,要由表及里地从感知层、角色层、资源层...

  • 和氏璧

    和氏璧是我看过的,最让人伤心的一个故事了……本来想写很多很多的话,却发现,无言才是对这个故事最好的诠释。深深的理解。

  • 和氏璧

    洪荒乱 湮灭多少遣蜷的眼 几回崛峭 荆山 苕华傍壁 瑶光神韵绵 时光复琢 容颜 苍白成那年深谷遇见 梦彩斑斓 形相...

  • 和氏璧

    石出荆山阿, 义士心怀贞。 君王不一顾, 和氏泪千痕。 献璞三叩奉, 报国双刖恨。 但知琢玉法, 岂得十年沉? _...

  • 和氏璧

    凤落楚地宝壁见 厉王不识璞中玉 完璧归赵终成玺 既寿永昌无处寻 (客星之尘) 2017.03.26. 夜 于 松江之阳

  • 和氏璧

    为写这题目,点来点去看了许多杂七杂八的东西,感觉还是乱乱的。看来和氏璧是个神奇的宝物一一就在刚刚写这“璧”字的时候...

  • 和氏璧

    楚国人和氏有一次在楚山中发现一块叫做璞的玉石。他把这块璞玉拿去奉献厉王。厉王把玉匠召来进行鉴定。那匠人看了璞后对厉...

  • 和氏璧

    《韩非子和氏》有一篇文章《和氏献璧》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和氏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fmuj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