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劝君更尽一杯酒

劝君更尽一杯酒

作者: 阿娃 | 来源:发表于2022-08-22 08:17 被阅读0次

在中国五千年繁如星辰的璀璨文化中,我最“佩服”的就是“酒”文化了。人世间自从有了酒,人类的生活便丰富多彩了,人类的历史便斑斓多姿了,茫茫尘寰便增添了许多有趣的风景。中国的“酒”文化不仅源远流长,而且属于全民参与项目,上至宫廷,下至市井,高贵者,卑贱者,都喝酒。

有时候,我就纳闷:“酒”这种东西,虽然能够进入肚腹,却即不能充饥,又不能解渴,但是,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酒”文化能够延续千年,经久不衰?

“酒”文化的的传播和弘扬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独饮”,二是“群饮”。先说“独饮”。 “独饮”在“酒”文化中占的比重不大。当一个人遇到伤心事,或者遇到什么挫折的时候,心里难受,就独自喝酒,又叫“喝闷酒”,企图用酒精来麻醉自己的神经,达到一时忘我,或者解脱的目的。这种独饮的结果要么是酩酊大醉,不省人事;要么嚎啕大哭,宣泄一番。不过这种方式除了能够麻醉神经,摧毁身体之外,并不能解决实质性的问题,甚至适得其反。因为喝得再多也有清醒的时候(除非一命呜呼),清醒之后还要面对现实。对此,古人也是有着深刻体会的——“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愁。”

再说“群饮”。平时生活中只要能想出个喝酒的题目(理由),特别是遇到好事,诸如结婚,生子,乔迁,就业,升官,发财,甚至大病初愈等等都可约上亲朋好友,三、五个人,或者十个、八个,摆上一桌,都能喝得酣畅淋漓,激情澎湃。酒宴上,主人少不了感谢大家的关照和厚爱,客人则会送去各自的一番祝福和祝贺,这样,虚虚假假,客客气气,场面热闹,宾主尽兴。受此气氛的感染,酒桌上一般的客人都会热血沸腾,放开肠胃,不醉不休。按理说,能坐在一个酒桌上喝酒的人,都是有缘的,除了亲朋好友,至少也是自己应该感谢的、或者应该尊重的客人(只要不是鸿门宴),但问题是,现实中酒桌上的表现可让人不解。明知客人酒量有限,或者已经喝得差不多了,为什么偏偏还要“硬敬”呢?为什么偏要用这种损害客人身体,或者让客人出丑、看客人笑话的心态和方式表示所谓的“敬”呢?如果说劝酒是为对方好,或者出于对对方的尊重,那么自己的至亲,或者顶头上司应该属于这一类,可是,恰恰相反,对这两类人不仅不劝酒,而且还千万百计“不让他们喝”,帮助他们找出一大堆不喝酒或者不能喝酒的理由,实在不行,就慷慨代之,那场面实在感人。由此可见,酒桌上的那些表达肉麻的词语多半是虚情假意的,有首歌中唱到“酒杯里倒出的话语,不知是真还是假……”,看来的确如此。

相关文章

  • 敦煌第一站_阳关^.^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 周哲雅正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2022-11-20天空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 舌尖上的人生——劝君更尽一杯酒

    舌尖上的人生——劝君更尽一杯酒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

  • 敬酒

    劝君更尽一杯酒,清香酥肉 西出阳关无故人,菊花落入

  • 七绝·冬至

    皎月玲珑浮玉碟,清泉琥珀郁金香。 劝君更尽一杯酒,耿耿今宵梦最长。

  • 人间四月柳色新,一曲阳关最长情

    原创子沁 渭城朝雨浥青城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 渭城曲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

  • 七绝◎相约桃李

    不负人间三月景,相约桃李会春风。 劝君更尽一杯酒,醉里看花分外红。

  • 带酒的诗句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劝君更尽一杯酒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ftig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