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问】
当时知道就好了?
之所以取了这样一个标题,是因为被一本书的名字触动到——《当时知道就好了》。这本书汇集了哈佛商学院最优秀的一届毕业生,在总结了其各自50年的人生经历基础之上给出的教育财富和生活的建议。
当时知道就好了?显然是虚拟语气。
当时不知道什么?想要知道什么?
关于这个问题,大家先思考着,先讲一下我自己的故事哈。
【自答】
记得博士毕业之际,我去了北京一趟,当时是想着联系入站(博士后流动站)的事情,其实动机并非只是为了学习,那时是想着把孩子的户口跟着我一块儿迁到北京,然后考虑博士后出站的问题就好。
总想给予孩子最好的。这些“最好的”可能是我主观上认识的最好的。就像我后来到美国杜克大学(Duke University)做访问学者,于春节飞回国只为把孩子接出国,仅是希望他能感知一下异域文化,希望能带给他更多的触动和回忆。
当年我在美国杜克大学做访问学者时,持有J2签证的孩子到北卡罗来纳州(NC)杜罕市(Durham)教育局报到,对口的小学是位于杜克大学附近的林景小学(Forest View Elementary School),某种意义上,它就是杜克大学的附属小学。
一直生活在大森林里,每天都可以看到很多小松鼠、小兔子,有的时候会还会遇见呦呦鹿鸣的景象,还有两次偶遇了小熊,在草丛里看到蛇出没则是很正常的。孩子就在那样的环境中,快乐地生长着。
初到美国的恺恺,第一天从学校回家,并没有我预想的可能遇到的一些拘束。就在刚才,我问他,刚开始听不懂英语怎么办啊?他说,教室里有好多好玩的,好多有意思的绘本,教室里有专门为进行自然科学探索而设立的一角。
里面居然有蛇啊?
还有很多蝴蝶呀!
蜘蛛等昆虫更常见。
我的一些朋友说,恰恰是因为家长的条件,使得孩子拥有了很多小朋友不能拥有的机会。对这一点我未置可否,社会资源不均,尤其是教育资源不均,是世界各国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
可恰恰是回国之后,我对于一直想着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条件这件事情,不再焦虑了。家长有着家长的机缘,孩子有着孩子的造化。只是,在网络信息这么发达的今天,即便不出国,即便只是平二代,家长完全有可能,也有能力为孩子提供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
我想一个重要的不容忽略的前提是,家长要学会做自己,家长要持证上岗,要有意识地进行自我培训或寻求其他途径精进自己。如何学会做家长?未来春藤的可以帮到大家。老喻是谁?找度娘问一下呗!
(https://mp.weixin.qq.com/s/ySeTC_jeNun6_D67Go04BA)
【后记】
诚然,很多读者在其生活经历中,若是发现自己在早些年欠缺的一些更为正确的方法和理论,早就有人在践行了,而且拿到了好的结果,都难免会发出如此的感慨——唉!要是当时知道就好了。
这些给人带来惊喜又让人深感遗憾的好的方法和理论,可能涉及人一生中的各个方面,学习、工作、社交等等。比如,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对很多现象的思考,我越来越发现,事情背后的逻辑是相通的,这些的背后,其核心仍是一个字,人。
并不为孩子焦虑的我遇见未来春藤,靠近未来春藤,牵手未来春藤,并非是因为我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而是一种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地迎接它到来的姿势。感动于其发心,认同其价值观,欣赏其理念,期盼其实现愿景。
“生命的真谛并不是由人类与科技,金钱,经济和金钱的关系决定的,而是人与人的交往。”
是的,现在知道也不晚。
不是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