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班结束时间早,休息几天,来通知,参加镇上的庆七一合唱团,一周时间,去县里比赛。在家散漫,有个活动让自己活动活动。同事也都参加了。初到镇府会议室,发现别人都已经练了好久,歌曲都会了。我们都是小白。几天训练,从一点不通,慢慢到最后,唱的心里喜欢了。今天一整天,早晨8:00开始,晚上回到家已经十点多了,从会议室练习,吃过午饭到县体育馆走场地,最后晚上8:00左右上台,获得第六名的好成绩。场上,歌唱的干净利落,节奏感很强,非常有气势。虽然训练时从没见过舞蹈演员,领唱者,但都知道,训练时也是按照有他们的角色进行练习的。,配合的很好,可以说是无缝隙衔接。
几天下来,我的感受很多,特别深刻的有几点。
之一:指挥的力量。
原以为指挥只是在指挥歌曲,没想到只会对于合唱队员对合唱队的演唱是至关重要的,他是灵魂人物。
外聘了一位姓陈的老师来指挥。他的最大特点是听大家唱了一遍,马上抓住问题所在地方,首先他进行示范,从全身散发出来的是鼓励,是一种热情,这种力量带动大家。示范三四遍,四五遍。从不是把大家抛下,让大家自己练。是和大家一起一遍一遍的练习,把这个地方纠正好,然后再往下进行。
第二,就是他的指挥的动作特别丰富。不光是动作,而是全身心的参与到了整个指挥的过程当中。每一个动作都是情感强烈的表达。当我们唱的不到位的地方,他都是先讲解,然后示范,示范两到三遍,示范之后,告诉队员当他的手势怎么样的时候,需要唱的有力量,队员的表情要丰富,要看他脸上的表情等等,然后进行练习,程序非常清楚的摆在大家面前,先清唱练习,再配上音乐练习,最后整首歌练习,整场演出练习。整个过程没有批评,只有说那个地方不行,要这样唱,这个时候他就演示一遍,两遍,示范带动再齐唱,表扬,再来一次。
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教练型老师。
我们本地的老师就指挥不了。动作节奏都没有变化,也许他心里理解,但情感外化不成明眼可见的动作,非常队员读不懂他的动作表达的含义。实话讲他们对歌曲的理解也没那么细腻
我们老师教学也是这样,对自己要教的东西不能了如指掌或者说理解之后向外输出的时候不够清晰,教的时候就心慌,做得动作说的话就虚,自己哪里还有强烈的感情表达呢,自己理解的不能化成帮助学生理解的节奏、模块、动作。(不能有清晰的程序化编程)
所以,任何一项工作,也要用热情感染,用自己的言行带动,目标清晰,带领孩子参与,训练扎实,一小步一小步直抵目标。(强调书写清楚,笔画工整,背诵,不都要见到他都认为滚瓜烂熟才行。)
之二:参与者从训练开始非常清楚自己唱那个地方,怎么唱,那个地方有自己的动作。
这是全局意识,每一次训练都能知道整件事情的进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