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志上全景
历代志上包含了撒母耳记下的内容,历代志下包含了列王记上下的内容。但是,历代志并非单纯的重复。列王记如实地记录了以色列的历史,相反,历代志从救赎史的角度进行了重释。列王记强调了人类的行为,历代志却强调了神的主权安排和护理。换言之,列王记是从先知的观点角度记录的,而历代志则是从祭司的观点角度记录的。所谓先知的观点是指强调了黑暗面和审判,相反,祭司的观点则强调了安慰和盼望。
如果要充分理解历代志,重点在于了解当时的写作时期和写作目的。历代志上第9章中出现了被掳回归剩下之人的家谱,并且历代志下终结于波斯王居鲁士下令重建耶路撒冷圣殿。由此可以明确推出,历代志写于从巴比伦归回之后。那么,历代志的写作目的又是什么呢?当以色列结束了70年的俘虏生活回归时,就像是被洪水洗劫过一样,眼前都是一片废墟,狼藉不堪的景象。为了告诉当时处于失意状态下的百姓神的应许没有废弃,使之确信应许的信实性,以及给他们以安慰和盼望,历代志面世了。
历代志与摩西写给从在埃及长期为奴的生活中被解放后的以色列民的创世记有异曲同工之妙。摩西写创世记的目的在于告诉以色列民引领他们出埃及的那位神是天地万物的创造主,是与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立约的神,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是在神应许之下的百姓。通过创世记,他们重新找到了被遗忘了的荣耀之根。
同样,历代志也从为他们寻根着手。历代志上前一部分对家谱记录之详细甚至达到了使人厌烦的地步,其原因就在这里。开始详细记录了从亚当到亚伯拉罕,从亚伯拉罕到雅各,从雅各到大卫,从大卫到被巴比伦所灭时的王西底家(3:17)的家谱,到了第9章又记录了从巴比伦回归后十二支派剩下之人的家谱和圣殿重建后在殿中服事神的祭司利未人的家谱。据以斯拉记记载:“这三家的人,在族谱之中寻查自己的谱系,却寻不着,因此算为不洁,不准供祭司的职任。”(2:62)对于他们来说,为他们寻根(家谱)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这一工作也就是为他们寻找最终要来的耶稣基督的家谱。马太福音在第1章1节最先说:“亚伯拉罕的后裔、大卫的子孙、耶稣基督的家谱”,首先提到家谱也是由于这个原因。
历代志上可以分成三部分,第1-9章讲述了从亚当到被掳时期的家谱。第10章到第21章17节为止,是大卫王统治时期,第21章19-29节是大卫为建圣殿所做的准备。这样,历代志上可以概括为三个主题,即 家谱,大卫王和圣殿。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样写的目的有三:其一,借着给第一批被掳归回的他们寻回家谱使之确信自己是应许的百姓,其二,突出刻画了大卫王使他们知道神向大卫应许的王位之正统性得到了继承,其三,强调圣殿使之确信如今神也与他们同在。但是,从根本上来讲历代志中所记载的家谱是要向我们启示,这一家谱接续了将来弥赛亚要降生的家谱,大卫的位将要由耶稣基督继承,他就是要建起神真正的圣殿的大卫的子孙。
因为历代志是以救赎史的观点看以色列历史的,所以没有记载背叛大卫家的北国以色列历史,对初代的扫罗王也只一略而过,只将焦点集中到了犹大支派的大卫王家族。下面就内容来说,我来举几个例子。撒母耳记上如实记录了扫罗与非利士人打仗战死的经过,而历代志上却对此解释说:“这样,扫罗死了,因为他干犯耶和华,没有遵守耶和华的命,又因他求问交鬼的妇人,没有求问耶和华,所以耶和华使他被杀,把国归于耶西的儿子大卫。”(10:13-14)这句话意味着扫罗并不是神所拣选的王。关于搬运神的约柜的过程。撒母耳记下如实记录了其经过,而历代志上却指责了其错误之处,说:“因你们先前没有抬这约柜,按定例求问耶和华我们的 神,所以他刑罚我们。”(15:13)这意味着神拒绝用牛来服事他。
关于建圣殿的问题,撒母耳记下并没有说明为什么大卫不能建圣殿,而历代志上却说明了理由——“你流了多人的血,打了多次大仗,你不可为我的名建造殿宇,因为你在我眼前使多人的血流在地上。”(22:7)从救赎史的角度来解释,即你流了许多人的血,在这血债没有赎以前,你不能建圣殿。是的,“从义人亚伯的血起,直到你们在殿和坛中间所杀的巴拉加的儿子撒迦利亚的血为止”(太23:35),在主赎了这些血债之前,真正的神的圣殿是无法建立起来的。还有,在历代志上里,大卫谈到有关圣殿的样式时说;“这一切工作的样式,都是耶和华用手划出来使我明白的。”(28:19)所以大卫“将被灵感动所得的样式,就是耶和华 神殿的院子、周围的房屋、殿的府库和圣物府库的一切样式都指示”(28:12)所罗门。这意味着圣殿的样式的每一个环节都蕴含着救赎史的意义。神将圣殿的样式启示给大卫,就像他当年将圣幕的样式告诉摩西一样。地上的圣幕和圣殿是天上真体的影儿(来9:24,8:5)。虽然大卫王作好了建殿的地方(21:18-25)和一切材料,但是建殿的事情却委任给了儿子所罗门,就此历代志上结束。从救赎史的观点来看这个问题的话,说明了真正的圣殿要由大卫的子孙耶稣基督建起来。
历代志上的核心在于第17章,即神与大卫所立之约。认识到了这一点,我们就好像受了惩戒进入巴比伦的火中又出来一样,原来神的应许并没有废弃,如今也仍然信实有效。
那么,这三个主题,即家谱,王位,圣殿,这三样今天应该如何应用在我们身上的呢?启示录第13章说:“凡住在地上、名字从创世以来没有记在被杀之羔羊生命册上的人,都要拜它。”(13:8)由此可见,我们真正的家谱就是羔羊的生命册。在这个家谱上找不到名字的人就是被否定的,不能履行祭司职务。关于大卫的王位也一样,我们因着耶稣基督的救赎成为有君尊的祭司与基督一同作王一千年(启20:4)。至于圣殿,圣经说:“岂不知你们的身子就是圣灵的殿吗?”(林前6:19)
请注意一下第17章4-5节——“你不可建造殿宇给我居住……直到今日,我未曾住过殿宇,乃从这会幕到那会幕,从这帐幕到那帐幕。”神与被放在某建筑物里的偶像是不一样的,他从这帐幕到那帐幕,即内住在你我的里面,在我们“所走的地方”(17:6)与我们同在同行。
以色列民被掳归回的时候,他们的眼前是已成灰烬的耶路撒冷圣殿和杂草丛生的绝望境地。而历代志却给了他们盼望公义的日头从废墟一片的地平线上升起的力量。
默想
1.历代志上的三个主题是什么?
2.这三个主题是如何与耶稣基督连系到一起的?
3.这三个主题应该如何应用在我们身上?
历代志下全景
历代志下包含了列王记上下的内容。首先,我们应该了解一点,历代志上下原本是一卷书。因此,正如在历代志上中所
分析的那样,历代志下的写作目的是为了给被掳回归之人安慰和盼望。历代志下的中心主题是“圣殿”。开始于建造第一圣殿,结束于建立第二圣殿的命令。第1-9章记录了关于所罗门的事,他出场的使命是建造圣殿。一切的焦点都集中在建圣殿这件事上,至于他其他的业绩并未提及。
所罗门的献殿祷告一结束,“就有火从天上降下来,烧尽燔祭和别的祭。耶和华的荣光充满了殿。因耶和华的荣光充满了耶和华殿,所以祭司不能进殿。”(7:1-2)这里所说的耶和华的荣光是在列王记上中没有提及过的,这也是为了给他们勇气和盼望。在显明神的临在这一点上,这与摩西建好圣幕时是一样的(出40:34-35)。
这显明了在救赎史这条脉络上启示的统一性和一贯性,同时也显明了神的信实。所罗门所建的如此荣耀的圣殿,在历代志下最后一章却遭到毁坏,被大火吞灭。为什么会这样呢?难道圣殿有什么罪吗?不是的,是因为本应在圣殿里侍奉神敬拜神的人犯了罪。
我们应该记住一点,无论新约还是旧约,神所关注的就是人。圣殿落成仪式结束时,神对所罗门说:“倘若你们和你们的子孙转去不跟从我,不守我指示你们的诫命律例,去侍奉敬拜别神,我就必将以色列人从我赐给他们的地上剪除,并且我为己名所分别为圣的殿,也必舍弃不顾,使以色列人在万民中作笑谈,被讥诮。”(王上9:6-7)由此可见,神所关心的中心不是建筑,而是人的心,无论何时,铭记这一点都是至关重要的。
在见证历代志下的主题在于圣殿的同时,我们不得不警戒一下,即将旧约时代的圣殿和现今的教堂建筑画等号是一种混淆和错解。虽然教堂建筑十分重要,也十分必要,但是也不能将其与旧约时代的圣殿等同视之。旧约时代的圣幕和圣殿是对以马内利的弥赛亚的一种明确的预表。因为充满在摩西所建的圣幕和所罗门所建的圣殿的神的荣光是对“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充充满满地有恩典,有真理。我们也见过他的荣光,正是父独生子的荣光”(约1:14),即对耶稣基督的预表。
今天,教堂里面也充满了神的荣光吗?不是的,现在神的荣光充满在他用血赎买回来的信徒里面。主耶稣完成救赎事工复活升天后的五旬节那天,圣灵降下来,充满了聚集在楼房中的120个门徒。创造宇宙万物的神是天地的主宰,绝不能住在人手所造的殿中(徒17:24)。因着耶稣基督的救赎,神的殿由得救的信徒相互连接而成。圣经说:“你们也靠他同被建造,成为 神藉着圣灵居住的所在。”(弗2:22)从狭义的角度来讲,每一个信徒都是圣殿,正如圣经所说的那样——“岂不知你们的身子就是圣灵的殿吗?这圣灵是从 神而来,住在你们里头的。”(林前6:19)
有一点,望切记——万物的中心在于人,人类的中心在于心。不要忘了,天主教腐败堕落之时就是他们潜心于装饰圣堂的中世纪黑暗时期。主耶稣用血赎买回来的信徒的心,即圣殿是用“金、银、宝石”(林前3:21)修建的,将来试验工程的日子到来时,是应该受到称赞的。这就是圣殿的救赎史意义。圣经说:“他们供奉的事本是天上事的形状和影像。”(来8:5)
神希望人们能够通过地上的圣殿仰望天上的圣殿,希望地上坐在宝座之上的王能够顺服坐天上坐在宝座之上统治宇宙的神。第10章以下列王的治理也是围绕着圣殿展开的。这与今天基督作我们的王,作教会的头是相一致的。这一部分简单记载了轻视圣殿礼拜的“与亚哈家一样行恶的王”的行迹,详细记载了“像大卫家一样行善的王”修理圣殿,重修圣殿,勇于改革的事迹。犹大王中也有善良的王,他们洁净和重修了被以前那些行恶之王污秽的圣殿。最大规模的洁净圣殿活动发生在希西家王和约西亚王在位期间。希西家王洁净了圣殿,遵过逾越节,并且通过驿卒邀请北国以色列“归顺耶和华”(30:8),与他们一起守逾越节。这是北国以色列悔改的最后一次机会,但是他们却“戏笑他们,讥诮他们”(30:10),最终亡于亚述帝国。约西亚王是最后一善良的王,他在派人修理圣殿的时候发现了摩西留下来的律法书(34:15),约西亚听了律法书上的话之后,就撕裂衣服(34:19)“哭泣”(34:27)。
摩西最后吩咐的申命记中曾有这样的话——“将这律法书放在耶和华你们 神的约柜旁,可以在那里见证以色列人的不是”(申31:26)。修理圣殿之时发现了这一律法书,这说明在此之前,他们已经忘记了这一律法书,并没有以之作见证。这就好像在整理家务时在书桌一角偶然发现了一本早已落满灰尘的圣经一样。摩西还吩咐:“他登了国位,就要将祭司利未人面前的这律法书,为自己抄录一本,存在他那里;要平生诵读,好学习敬畏耶和华他的 神,谨守遵行这律法书上的一切言语和这些律例”(申17:18-19),但是历代的王都没有这样做。约西亚也是这时才看见听见律法书的。被发现的律法书,即申命记上这样写着——“你若听从耶和华你 神的话,这以下的福必追随你,临到你身上”(申28:2),“你若不听从耶和华你 神的话,不谨守遵行他的一切诫命律例,就是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这以下的咒诅都必追随你,临到你身上”(申28:15)。神通过女先知户勒大说:“听见我指着这地和其上居民所说的话,你便心里敬服,在我面前自卑,撕裂衣服,向我哭泣,因此我应允了你”(代下34:27),因此没有在约西亚王在世之时降灾祸。这说明约西亚王的善政也没能“挽回”神的心意,使之不发震怒(36:16)。这一场面使我们联想到作犹太人王的耶稣基督洁净耶路撒冷圣殿和他为了钉十字架入了耶路撒冷圣城后看到耶路撒冷城时哭着说:“巴不得你在这日子知道关系你平安的事”(路19:42)等场面。他们的结局也是没有挽回的余地了。
历代志下与列王记下不同,它不是以败亡结尾,而是给人以盼望——“耶和华天上的 神,已将天下万国赐给我,又嘱咐我在犹大的耶路撒冷为他建造殿宇。你们中间凡作他子民的,可以上去”(36:23)。这样就使神允许大卫的子孙可以建的最初的圣殿和允许被掳归回之人所建的圣殿结合起来,见证了历史的连续性和神的应许在持续继承着。
旧约圣经以第二圣殿的完工结束,但是所罗巴伯所建的第二圣殿从外观上是无法与所罗门所建的圣殿相提并论的。但是神却说:“这殿后来的荣耀必大过先前的荣耀。”(该2:9)什么意思呢?神这样说是要将他们引向真正的圣殿“以马内利”。
主耶稣说:“你们拆毁这殿,我三日内要再建立起来。”(约2:19)阿们!
默想
1.历代志下的主题是什么?
2.旧约的圣殿和今天的礼拜堂有什么不同之处?
3.历代志下以命令建第二圣殿结束,这意味着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