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几年前,陪德国的汉学家顾彬先生游历川北,有几点印象特别深刻。
一是顾先生的左胸口衣袋里,永远鼓鼓囊囊装着一个很袖珍的本本和一支同样袖珍的笔。他说,随时发现好句子、好文字从脑里闪过,或者是从眼前飘过,又或者是从耳朵前流过……就可以马上记下来。那些被捕捉到的文字,说不定就是一句“诗眼”、“文眼”。在席间,一句“酒是甜的”,顾先生赶紧就拿出小本本记下,“酒是甜的,这是诗一样的感受,真有意思……”直到最近在看陈传兴的纪录片《他们在岛屿写作》系列关于亦斯(梁秉钧)的那一集里,受访人物里有个瘦瘦高高、满头白发的人在海边走着,咦,有点像顾彬。再一看他的左胸衣兜,没错了,是他,依旧鼓鼓囊囊地装着小本本。还得补充一句,那个小本本,封皮是质地很好的那种已经泛旧的深咖色牛皮之类的材质。
印象深刻之二,是顾彬先生对酒的痴迷和热爱。无论是什么酒,哪怕是昭化古城深巷里农人烤的包谷酒、剑门关的街肆里那些花哨的旅游商品酒,顾先生都会“贪婪”地扫进兜里。德国人对酒的痴迷由此可见一斑。至于说每餐酒从红酒开胃、白酒正餐、啤酒是餐后饮料之类的,那更是一个把酒视为天下好物了……
印象最深刻的,是顾先生不管头天晚上喝多少酒,第二天准会在凌晨四点醒来。他说,凌晨四点以后到七八点以前,那是他不管身在何处都是属于自己的时间,他的所有的写作几乎都是在那个时间点完成的。他尤其喜欢昭化古城凌晨的样子,没有喧嚣,那才是古城该有的样子。
……
最近一年多,隔三岔五的总会在凌晨四点醒来,每次这个点醒来,总会想起在凌晨四点写作的顾彬先生。究竟是提前步入了顾彬先生的暮年,又或是重新开启了一种新的生活,其实都在于自己的选择,都在于你要拿这几个小时怎么去度过。
想要做些什么,随时都可以开始。想要竖个旗帜,也是随时都可以的。只要还有那种欲望和新奇,改变总会在不经意间发生。“让你的心灵活在一个广阔的世界上,你就不会死在一件小事上了。”
———————————————————————
【100个基本】002
舍弃自傲,凡事忍耐。
自尊心,不是用来肆意宣扬的武器。将自尊心深藏于内心就好。(过度的自尊,就是自傲的另一种样子。—自己的感悟)请舍弃那样的自尊,凡事忍耐。这两条,是我尊敬的一位编辑教给我的,让工作得以长久的秘诀。“动不动就暴怒的话,工作就无法开展。请舍弃自尊,保持冷静思考。”这是我从他身上学到的珍贵哲理。
—松浦弥太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