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一篇文章的诞生,都凝结着作者的心血,文章正如作者的孩子一般,作为父母的作者,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被众人夸赞一番,好让自己骄傲一把,但奈何“孩子”人见人不爱,花见花不开,棺材见到也不开盖。难免会让自己苦思冥想,为何自己的“孩子”没人爱。
说白了,还不是自己的文章,没有吸引力。
那问题就来了,什么样的文章才有吸引力呢?
这个时候,无论是菜鸟、小白、熟手、高手、高高手,都会道出一堆的说法,从三段式的标题,到开门见山、引人入胜、事实说话的开头,再到新颖观点加热点的案例说明,最后到金句、哲理、名言的总结陈词收尾。
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大家们”说不到的,而这些,也是人称的套路。但我只能说,套路有风险,使用需谨慎。
今天把《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4-6章终于读完,书中有1个提升文章吸引力的观点,再次让我打开脑洞,感受作者不一样的写作思考。
在句子中加入引号,让读者体验文章的临场感
很多新手写文章,都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就是通篇逗号,结尾一个句号。文章中说着一口的大白话,连描写都是硬邦邦的,没有过多的情感描述。整体读下来,让人感觉尝了一口“僵尸肉”一般。
你可记得,小学作文教学的时候,老师介绍符号的时候,原来符号是有很多的形式,句号、逗号、问号、叹号、双引号、分号、冒号。。。。
文中就提出了一个符号使用的观点:如何用引号增加临场感,表达你的情感。
先让我们看看使用引号前后,句子的差别。
原句子:这只顽皮的柯基把玩具狠狠的咬了几口,玩具的身上几个牙印历历在目。
加引号:这只顽皮的柯基把玩具狠狠的咬了几口,玩具的身上几个牙印历历在目,仿佛听到玩具在惨叫:“哎哟,痛死老子了!”
原句子的表述中,只是客观的描述,而加引号的句子,体现出了玩具的心情,特别通过“哎哟,痛死老子了”的表达,让句子的情感更为生动。
原句子:为怯场症而苦恼的各位朋友,我要向你推荐这本《每日三分钟冥想》。
加引号:“每次站在众人面前,我就变得头脑一片空白,说不出一句话来。。。”为怯场症而苦恼的各位朋友,我要向你推荐这本《每日三分钟冥想》。
在读原句子的时候,读者会有有一种第三者的感觉,心理回想“哦,怯场症的人,要看这本书”。
在读加引号的句子时,就会从心理上,感觉到“我也是这样怯场的情况,看来我也有需要看看这本书”。
通过一个引号,就成功把第三者的读者转换成作者描写的主角本身,这,就是通过引号,引发的临场感,代入感。
作者如果希望读者能进入到文章的世界,不妨尝试一下用引号描述文中的情感表达,通过这一个动作,读者会更容易进入到你的情感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