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春节档,和往年的又有点不一样。以往都是众星拱月般的春节档,今年却很难说有哪一部能在预售期就独占鳌头的。所以想要在今年的贺岁档拔得头筹,非要挖空心思才行。
几日过去,《流浪地球》毫无疑问成了农历新年最大的赢家。要说为什么,我觉得很关键的一点在于,此片是唯一一部选择了在0点档就敢首映的春节档电影。
诚然,敢于抢先上映是一个大胆的决定,得益于影片质量过硬,迅速的在各种朋友亲戚圈里形成了口碑效应,在预售上的落后劣势很快就反超了。
其实特效为噱头的电影在中国早就屡见不鲜了,但是作为正统科幻大片,《流浪地球》可以说是开先河之作。即使你不熟悉“刘慈欣”对于中国科幻圈的意义,你也想赶上这趟国产科幻大片的首班车。
如今的观众早已不是当年那样会被海报上几个字就骗进影院的绵羊了,在春节档活跃于一二线城市的年轻人们也纷纷返回老家,三四线城市的影院也不乏各种对电影品质要求极高的文艺青年。
如果说“刘慈欣”加上“国产科幻”这两个关键词是给文艺青年们备好的关键词,那么吴京的加盟就让这个电影具备了广大的群众基础。
“战狼”吴京已经是内地大银幕上的票房保障了,作为创下各种票房纪录的新锐导演,吴京虽然只是在《流浪地球》里作为一个演员,也会为电影带来无数的流量。
以上这些都是《流浪地球》能够入选春节观影片单的一些吸引点,但为什么人们一定要选择去看这部电影呢?我想不止是有点虚无的“口碑”,更重要的是这电影实实在在是一部阖家老少都能看的电影。
剧本脱胎于内地科幻作家刘慈欣的同名短篇原著小说《流浪地球》,作为第一个“星云奖”的内地获奖人,刘慈欣笔下的科幻世界其实有些深奥,不长的小说里各种科学术语让很多人望而却步。
导演郭帆显然意识到了这点,在所有人都认为刘慈欣的小说难以搬上大银幕的时候,他选择了用特效镜头来解释科学。
一系列科教文卫纪录片一样的镜头,带我们走入了科幻的世界,哪怕你不懂什么“衰变”、“红巨星”之类的名词,也会懂太阳要爆发了,人类用推进器将地球推出太阳系的背景。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也免不了有许多生离死别的小故事,刘培强(吴京)作为一个中国宇航员与各国精英一同踏上了远离地球的太空空间站“领航者号”上面,听名字就知道,这空间站是为了给逃离太阳系的地球带路的。
作为福利,他的儿子刘启得以进入地下城生活,他的父亲(吴孟达)作为特种能源车的司机也能好好照顾这个孙儿。只是他的妻子,无奈被放弃掉了,尽管夫妻俩是共同作出这个牺牲大人保住小孩的决定,刘启还是不能原谅这个父亲。
时光荏苒,十七年后长途跋涉的地球遇到了第一次大考,木星这个太阳系里的巨无霸就在眼前了,地球需要利用木星的巨大引力和自转能量弹出太阳系,但是也很有可能被引力拉向木星而坠毁。
很不幸,由于木星过于强大的引力作用导致地面上的行星推进器损坏了许多,地球即将撞上木星。
与此同时,领航员号却异常的向着逃离太阳系的预订路线前进,抛弃了该去守护的地球。
一边是宇航员刘培强在太空上与人工智能莫斯的孤军奋战,一边是地球上全人类与时间赛跑的救火行动。而又一次,人类失败了,其实领航员号才是真正的逃生计划核心,而地球很快就被放弃了。
牺牲大部分保全小部分人类这样的精英主义思想的计划显然不是习惯于集体大于个人的刘培强能接受的,正当他处于两难的时候,处于地球那边的救援小组联系上了他,一个大胆的B计划提出来了。
集合全部能源作为打火机,点燃主要由氢气组成的木星,引发一道冲击波将地球推离。只是地球的能源用尽全力也距离点燃木星5000公里。
此时,面对地球上的儿子刘启,面对还活着的同胞,面对已经为拯救地球牺牲掉的父亲和许多人,刘培强再一次做出了选择,领航员还有30吨燃料,刚好能引爆然后点燃木星。
尽管这是一个可行性极低的计划,这个无私的父亲还是愿意牺牲自己。曾经他为了刘启的生存远赴太空,现在为了儿子和全人类,他毅然决然的成了夜空中最亮的星。
就此,影片结束,中国科幻电影的第一次探险也结束了。也许看惯了国外科幻巨制的人对此片可能还有些不满意的地方,但我想说,《流浪地球》开了一个足够好的头,那些遗憾虽然存在,却只是细节问题,给予中国科幻电影一点时间,它的将来会更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