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火虫‖新父母晨诵+晨诵启思029
张爱敏

【新父母晨诵】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思与行】
亲爱的新父母们,今天是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在这个墨香四溢的节日里,让我们一起来诵读南宋大学者朱熹的这首小诗,感受阅读的美妙——你看,半亩大小的方塘,像镜子一样清澈明净,蓝天、白云倒映其间、徘徊其中,多么清新明丽的画面!你瞧,每当潜心阅读、读有所悟时,都会有一种思路明畅、灵气流动的通达之感,这是大学者朱熹切身的读书感受。“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小小的“半亩方塘”为何会如此明澈?作者朱熹的心境为何能如此澄明?皆是因为有了“源头活水”!手不释卷地阅读与思考是理学家朱熹永不枯竭的思想源头!那么我们呢?亲爱的新父母们,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也让我们静静地捧起书吧,通过阅读,让自己的思想和那泓清泉一样,永葆青春和活力吧!
——摘自《新教育晨诵》系列图书
【我的微语】
亲爱的新父母们,在第三十个世界读书日,让我们以书为镜,在阅读中照见生命的澄明吧!
清晨读朱熹的《观书有感》,仿佛看见一泓清泉在竹简间流淌。半亩方塘的明净不仅映照着天光云影,更折射出读书人内心的澄澈。在这个信息奔涌的时代,这首诗恰似一剂清凉散,让为人父母的我们重新思考阅读的深层意义。
朱熹笔下的方塘之清,源于活水的源源不断。这让我想到《颜氏家训》中"积财千万,无过读书"的箴言。当父母把手机换成书本,书房代替麻将桌,孩子眼中自然映出对知识的渴慕。就像我见证过一位母亲,在陪读时从手机游戏转向《论语》,三年后不仅孩子爱上经典,她自己也成了社区读书会的发起人。这种改变,正是"源头活水"最生动的诠释。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常陷入教育焦虑的漩涡。这时,阅读就像方塘中的那面明镜,既能照见内心的浮躁,也能映出成长的路径。当我们读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读叶圣陶的语文观,那些迷茫与困惑都会在智者的文字中找到答案。这种精神对话,让教育回归本质,让焦虑化作从容。
真正的阅读不该是功利的工具,而是生命的修行。北宋文学家黄庭坚说:"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在数字洪流中保持纸质阅读的习惯,在短视频时代守护深度思考的能力,这是父母留给孩子最珍贵的遗产。当我们与孩子共读一本《小王子》,讨论玫瑰与狐狸的隐喻时,教育的诗意正在字里行间悄然生长。
世界读书日的意义,不在于某一天的仪式感,而在于提醒我们:阅读是永不干涸的智慧源泉。愿每个家庭都成为流动的方塘,让书籍的活水涤荡心灵,让知识的清辉照亮三代人的精神家园。当我们与孩子并肩阅读时,终会懂得:教育最美的模样,是两代人共同成长时书页翻动的声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