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210315听书笔记:陷入了职业倦怠,该怎么办?

20210315听书笔记:陷入了职业倦怠,该怎么办?

作者: 幸运星小燕子 | 来源:发表于2021-03-15 06:40 被阅读0次

职场压力自测表

1 每天一睁开眼睛,我就开始为月底的KPI担心。

A. 总是

B. 常常

C. 偶尔

D. 从不

2 一想到还有这么多工作没有完成,我就无法安然入睡。

A. 总是

B. 常常

C. 偶尔

D. 从不

3 眼前的事已经让我疲于应付,根本没精力去规划更远的未来。

A. 总是

B. 常常

C. 偶尔

D. 从不

4 我觉得自己已经被逼到极限,没有精力去应付额外的工作。

A. 总是

B. 常常

C. 偶尔

D. 从不

5 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就像跟着一个大机器旋转的螺丝钉,根本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生活。

A. 总是

B. 常常

C. 偶尔

D. 从不

6 总是忍不住对很多事流露出敌意,就好像心中有很多无名的怒火。

A. 总是

B. 常常

C. 偶尔

D. 从不

7 我会经常想要离职,又会害怕离开以后前途迷茫。

A. 总是

B. 常常

C. 偶尔

D. 从不

8 我会怀疑自己是不是没法胜任这份工作,并总是担心别人发现这一点。

A. 总是

B. 常常

C. 偶尔

D. 从不

9 在做每个决定前后,我都会变得犹豫不决,总怀疑自己做了错误选择。

A. 总是

B. 常常

C. 偶尔

D. 从不

10 当我想要跟人倾诉,却总是发现没人可说。

A. 总是

B. 常常

C. 偶尔

D. 从不

【评判标准】

选A,得4分;

选B,得3分;

选C,得2分;

选D,得1分。

10道题,总分40分。

得分30-40分,压力非常大;

得分20-30分,压力较大;

得分10-20分,压力一般;

得分0-10分,压力较小;

那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自己从情绪耗竭的状态之下出来呢?陈海贤老师说,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远离压力源一段时间,让情绪的“池子”休养生息,获得补充。还有一种方式,就是发展更加灵活、有弹性的心智。压力虽然还在,但你能处理得更好了,也就避免了情绪耗竭。

具体怎么做呢?陈海贤老师给出了四条建议:

第一条建议是:制造一个能让情绪资源自动恢复的心理壁龛。

什么意思呢?就是每天抽出一点时间,去一个特定的地方,比如公司或家附近的公园,或者房间里某个布置得很舒服的角落。这个地方一定要能让你安静下来,你可以读一点书,听些音乐,或者做一做冥想。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让每天都有一段时间,哪怕只有15分钟,是完全属于你自己的,由你自己做主。只要身处这个“心理壁龛”中,你的情绪资源就会得到补充。

第二条建议,是建立一个更广泛的人际网络支持系统。

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工作以外,你都需要寻找一些伙伴,认识一些朋友,聊聊工作和爱好,说些能交心的话题。这样一个人际网络支持系统有什么好处呢?一方面,是你能看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除了工作之外,还有更多的价值,避免“去人格化”倾向的出现。另一方面,当你碰到挫折的时候,他们会给你安慰和鼓励,变成一张心理上的安全网,把你给托起来,不让你掉下去。

陈海贤老师给出的第三条建议是:要经常思考“什么是我能控制的,什么是我控制不了的”。

为什么工作总会带给人很大压力呢?一部分原因就是工作中有很多事我们掌控不了,而我们的脑袋里老是要去想着这些事,这种时候人是最消耗情绪资源的。当你能时刻分清什么是你能控制的,不想那些你控制不了的事情,专心把自己能控制的部分做好,那你对工作就会多一份掌控感。

第四条建议是:把眼前的工作纳入你自我发展的长期规划中。

陈海贤老师说,在工作中最糟糕的心态,就是认为工作只是为了养家糊口,老板让干什么就干什么。这样的心态,会让你把公司和自己当成是剥削者和被剥削者的关系,而这个时候,你的情绪资源会消耗得非常快。但是,如果你能把这份工作看作是你主动选择要走的一段路,专注于从中获得的成长,那你就能从压力中看到意义。

让工作变得有意义的方法,就是自己要有明确的职业发展方向。很多人在职业发展上都陷入了“路径依赖”:上学时学了这个专业,毕业从事了相关行业,干了七八年,就不愿意作出改变了。还有另一种情况是随波逐流,工作只为了赚钱。在这两种状态下,你都很难看到工作的意义。这也回到了那句话上,“人的价值不是线性的”,并不是一份工作干得越久,就越有价值。

那该怎么做呢?汤君健老师给出的方法是:先对内探索,再对外探索。

对内探索,就是搞清楚自己该做什么样的工作。汤君健老师在课程中提出过一个定位三环理论,说来简单,就是在纸上画三个圆圈,一个是“想做”,一个是“会做”,一个是“可做”。想做,是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会做,也就是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情;而可做,就是条件和时机允许的事情。这三个圆圈中间的交集,就是“该做”,这也是你职业发展的正确方向。

而对外探索,就是通过不断试水,来修正这个方向。那你可能会担心,试错有风险怎么办,汤君健老师也推荐了一个好用的工具,叫生涯人物访谈报告。你在百度或知乎等平台可以查到,每篇报告有十几道问题,都是对某个行业从业者的访谈。通过这些报告,你就可以快速了解目标行业的真实情况,这比亲自试错风险要低很多。

对工作“无意义感”这个问题的看法和解决方案。汤君健老师的洞见是,让工作有意义的关键,就是企业和员工都认识到“人的价值是非线性的”。

汤君健老师建议说,企业和员工不妨签订一个“心理契约”,实现价值的交换,这比一纸劳动合同可重要多了。有了心理契约,员工就不会再觉得工作没有意义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10315听书笔记:陷入了职业倦怠,该怎么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hxtf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