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水拍的照片
最近一段时间读了几本畅销小说,比如《追风筝的人》《偷影子的人》《摆渡人》《无声告白》《孤儿列车》《玛格丽特小镇》等,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这几本畅销小说留了很大的笔墨描写十几岁少年的内心,甚至主角就是十几岁的孩子。
作者想用一个十几岁孩子的视角发现什么?还是想表现十几岁孩子正处于人生的迷茫选择期,不了解人生的真谛和愿望而痛苦挣扎?
《摆渡人》这本小说是畅销书,经常混迹豆瓣,简书,知乎的爱读书的朋友都能发现这本书的身影。
这本书宣传的口号是“心灵治愈小说”,很多人读完大呼上当,纷纷大骂营销团队骗人。其实评价这本书作者都不如晋江写手的读者,也许真的是您太肤浅了。如果把这本书仅仅理解为爱情小说,作者确实不如晋江写手,写手们九曲十八弯的爱情曲折终成眷属,让现世浮躁的灵魂能找到心灵寄所。克莱尔却让这些高速活动七上八下的能量团偷得半日闲散悠闲却也是大功劳一件。
刚刚过完年的正月初九,弟媳因生二娃住进医院。在医院陪护的几天里百无聊赖,我随身带了几本小说过去。那天早早吃过晚饭,弟弟回家拿换洗衣服,我就趴在陪护椅上看小说,记得是先看了《无声告白》,随便翻了几页没有想看的愿望。遂换了《摆渡人》翻看,8点多弟弟回来,我让他先休息,因为我被小说情节吸引了。
一口气看完心情难以平静,手机时间显示已经凌晨2点多,我的大脑还一直活跃兴奋毫无困意。
《摆渡人》是一本非常棒的书,看完之后,你会思考很多,反观自己。
01 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我。
书中主人公是一个15岁单亲小女孩,Dylan,与母亲总是无话可说,而母亲却总是唠叨;在学校里经常受到同学的嘲笑,唯一的好友也因为转学离开了,这一切都让Dylan感到无比孤独,无比痛苦。
她性格内向羞涩,沉静,虽然比较有主见却不是特别聪明。对世界的感知敏感而又天生自卑的个性,迷茫无聊又没有希望的生活让她觉得烦躁,却又苦于没有机会去改变什么。
这样一个女孩好像曾经都生活在我们身边一样,像你,像我,像TA。如果人生被命运的主宰设计的程序是一片灰暗,为什么不能自己想法设法给它涂上生动鲜艳的色彩,制造点惊喜?让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你不试过怎么知道你不能?
对这个单亲家庭的女孩来说,父亲的存在是她现在灰暗生活中的一丝光亮,一线希望。她渴望改变现状,渴望被人关注和理解,并且坚信人生的每个瞬间都是一次机会,要勇于抓住它,由自己去拼搏去创造人生的辉煌。
她怀着既激动又忐忑不安的心情坐上火车,见一见久未谋面的父亲。激动是因为她有希望并且愿意为这个希望付出行动;忐忑不安是怕她的母亲不高兴,更怕自己的父亲不接纳自己,她的生活又变得没有希望,毫无温度。
这样的矛盾心情似曾相识,就在我们决心不再随波逐流想作出努力实现我们的理想时是一样的吧。
无论迎接自己的将会是什么,她都愿意去尝试和努力行动。
在那场车祸中,她并不是唯一幸存的人,而是唯一死去的人——这个残酷无比的事实,她能接受吗?
02 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的灵魂摆渡人?
Dylan第一次逃课,她决定去看望久未谋面的父亲,然而,路上突发交通事故。等她拼命爬出火车之后,惊恐地发现自己是唯一的幸存者,而眼前竟是一片荒原。
迷茫的情绪油然而生,她还是迈出了第一步,离开这里。就在这时,她遇见了她的摆渡人Tristan。
摆渡人的工作是痛苦的,只是重复的引领一个又一个灵魂去该去的地方,没有喜怒哀乐,没有人类的情感,没有经历人类的生活,只是这么麻木的活着,活着而已。
他没有自己的身份,他的模样完全由别人决定,没有独处的时刻,甚至连自己的本来身份都不知道。他的生活环境像一座没有高墙电网的监狱,让他陷入永无止境的可怕重复。
如同俗世中的忙碌者,即使被给予了肉体的自由仍然是自己心灵的囚徒,不肯尝试任何东西更别说迈出一步改变现状。
都说强者自救,圣者渡人,可大部分庸俗之人却不知道如何跳出去然后逃离人生的悲剧,甚至可悲到意识不到自己身在悲剧之中,只抱着一颗玻璃心和徘徊的灵魂,不断的游离于天堂的门外,不断的在人世轮回,不断的沉溺于痛苦之中,不断的在内心里痛苦无助无奈的嘶嚎,却总也不肯尝试去改变。
很多人都活在自己编制的框架内,不想改变,等待着时间给我们答案。我们已经习惯这样的生活,活在框架里,没有希望,没有突破,也没有痛苦,只是活着。
从来没有反思自己的生活状态,我是否在无休止的过着复制粘贴般的生活,没有变化,没有期待,更没有价值。
这是一种思维模式,所谓思维模式就是一个人对一件事情的思维反应。也许你会说,不对呀,很多时候我明明知道应该怎么做,但是就是做不到是为什么呢?
从人类的意识与行动来看确实是知难行易!我们的行为总是按照自认为是“正确”的指令在执行,可惜的是人也是一种很自我的动物。人总抱有侥幸心理,或者说是“鸵鸟心理”,认为自己不做,别人也不会去做,大家都一样,都没有错。
我们总是觉得自己所想所行就是“对”的,即便是发现错误也没有勇气说出来,据不承认自己其实是大傻瓜!
03 你之所以相信一个人所说的话,是因为他说了你想听的话
知道真相的Dylan很平静地接受了自己已经死亡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
Dylan在Tristan的指点并拼力保护下穿过荒原,她摆脱了那些一直纠缠她的恶魔,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她生命不再受到威胁了——她“回家”了,去到了她的程序设定的命运指引她该去的地方。然后再进行下一世的轮回,作为被摆渡人的永世轮回。
然而她爱上了她的摆渡人,走过分界线她便再也见不到她的摆渡人,她再不愿过着那样没有希望无限期等待的生活。她选择了再次回到荒原——那个她曾经无比害怕,但有Tristan的存在而无比甜蜜的地方。
这时的Tristan不再是一个人,对于她来说他是希望,是改变自己突破自我的机会。
Dylan是缺少爱的孩子,她渴望被爱,渴望父母的爱,渴望老师同学的爱,渴望朋友的爱。
其实“渴望被爱”,本身就是一种很危险的感觉,是一个人精神极度缺乏安全感的表现,自己没有能力爱自己,所以期待别人的爱,用别人的爱去填充自己黑洞般心里的空洞。而且这份渴望最终会变得贪婪进而生出恐惧——让人从渴望拥有,最终变成害怕失去。
老子在二千多年以前就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这句话几乎一读就能明白其意思,可惜的是现在世人躁动不安的灵魂不去关注这些了。
如果说Tristan对Dylan是一种宿命般的“摆渡”,那么Dylan对Tristan则是一种超越心理,打破框架跳出牢笼的摆渡,在生死抉择面前,他们各自完成了对自我的摆渡。
其实不妨这样解读这本小说:摆渡人是我的另一个“我”——潜意识里具有强烈自救愿望的我,“荒原”是我的心境的投射——没有方向和路标,“安全屋”既是摆脱旧枷锁后新的囚牢又是暂时的庇护所,穿越的那扇“门”是鼓足面对一切困苦的勇气,灵魂对摆渡人的“信任”也是对自己的自信。
与其说为了找回Tristan,Dylan能毅然决然地独自返回荒原,不如说是她对希望的追求,对美好的向往,对瘫痪重复生活仍抱有极大的热情。纵然大多数人劝告她:回去的话,或许再也回不来了。
人贵有自知之明,如果只是把自知的觉察力每时每刻关注自己的言行,自己利益得失,当然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
我们可以选择做一些更有趣的事情,比如观察别人。说白了,别人的言行举止其实就是躲在阴暗角落的自己投射出的一面镜子。
看到别人幸福美好优雅智慧的一面的时候,能有见贤思齐自勉自励之心;看到别人丑陋自私愚昧无知的一面的时候,能有自省自戒思过悔改之心——这才是真正的知人以自知。
“不妖其身,必妖于人”是一句对女子很难听但是却中肯的评价。这句话却不能用来形容Dylan。她是勇敢的,Dylan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女孩,只有无知的人才会真正的单纯。
Dylan的性格是复杂的,她理智聪明有野心,更可以强烈感受到一颗外冷内热的心以及处于弱势无助也不会动摇的信念。一个人软弱的时候需要摆渡人,而当我们强大时,也要去摆渡别人。
爱情的力量,可以让人战胜任何恐惧。曾经自卑,软弱的小女孩开始变得勇敢而坚韧,如破茧而出的蝴蝶般呈现出一个完全不同的自己,为了自己内心真实的愿望,迸发出了巨大的能量。
人生不是拿来辜负的,是用来反省进取的,要打开自己的心灵,去接受这个真实的世界。不要再浪费自己有限的生命去完成毫无意义与价值的世俗标准!
不用去迎合别人的眼光,要有独特的自我追求,去探求更多新奇美好的事物,人生才不会辜负。请记得,不辜负的标准要握在我们自己手里,这样才不会迷失本心。
如果死亡最终会降临,那么生命最好用来取悦自己!
人这一生,只有一个敌人。那就是我们自己!如果人不能战胜自己,即使拥有再多,也只是活在地狱中的囚徒。想想看?到底是谁让我们痛苦?谁是折磨我们的魔鬼?是我们的贪婪,对得不到和已失去东西的贪婪。
不妨这样克服并奴役你的贪婪。你给自己定个新目标,不需要告诉任何人,你只管去做,你的贪婪会帮你达到目标。你所坚持的就是自己想要的。
04 我用最合适的相貌出现在每个灵魂的面前。在遇到下一个灵魂之前,我一直保持这样的相貌。我不知道自己在遇见第一个灵魂之前是什么模样,如果我真的存在,我的存在也是因为你们的需要。
在Dylan的带领下,曾经阅尽人间生离死别几近麻木的摆渡人,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心灵深处对生命的认知,对幸福的定义,对活着意义根源的扪心自问。
最终追求快乐追求幸福不甘堕落的美好人性改变了命运,面对未知的恐惧,Dylan与Tristan勇敢的选择了即使灰飞烟灭也要在一起的决定。
为喜欢的人与事,勇敢的做出改变。说是勇敢,不如说是为自己追求的东西坚持下去,即使付出毁灭的代价也要尝试,总比行尸走肉般的木头要精彩。
他们一起回到肉体死亡现场,然后奇迹发生了,他们都成了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类,可以如愿以偿的生活在一起。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所说:“怯懦囚禁人的灵魂,希望令你感受自由。强者自救,圣者渡人。”
因为自知,所以能不断去察觉修正自己的内心,从而达到“自救自胜”的人生意义。
最后书的末尾,两人彼此相看:原来你,也在这里。
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的灵魂摆渡人?
网上一位大神的文字,不知出处,读来很有力量:
Life is very short, my friends. But it is longenough, if you live with all your heart. Break the rules, Forgive quickly, Lovetruly, Laugh uncontrollably, And never regret anything that made you smile.
——THE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