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我们是“流动的希望”小队,我们正在参加2019年,由联劝基金会组织的一个鸡蛋的暴走徒步筹款活动,将于2019年5月11日,在上海一起完成50公里徒步,并且为一直专注于流动儿童教育的公益组织新公民计划募集至少22000元。
我们这次参加一个鸡蛋的暴走,将为新公民计划进行筹款,用于改善流动儿童成长环境。
新公民计划
“新公民计划”是一家民间公益机构,前身是南都公益基金会的“新公民计划”项目,发起于2007年8月。2017年,机构在北京市民政局正式注册为北京三知困难儿童救助服务中心,在公开活动时使用的名称仍然为“新公民计划”。
新公民计划开展各种项目活动,支持领域发展,为公众参与公益服务提供平台,希望与社会一起为流动儿童创设适宜的环境,激发和引导流动儿童的自主发展,让每个流动儿童成为更好的自己,成为一个世界公民。
我们希望每一个流动儿童都可以留在城市里,可以跟父母生活在一起,不必返乡成为留守儿童。
孤独的等待
如今很多流动儿童,都是在城市出生、长大的城市孩子,他们本该拥有在这里接受教育的权利。如今的城市需要努力增加教育的供给。建学校,兴建更多的幼儿园、小学,更多的初中,开放中考和高考的升学机会,让流动儿童都能在TA们出生、长大的城市里接受教育。
我们认为中国流动、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之道,就是要让留守儿童变成流动儿童,让流动儿童变成本地儿童。
流动、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之道
如果我们把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的问题当作一个冰山去看的话,这座冰山的总量大概是1.03亿孩子,解决之道分成两步:第一步是让冰山浮出水面,让留守儿童变成流动儿童,让更多的孩子能够从跟父母分离的状态中走出来,能够跟父母在一起,得到父母的陪伴。第二步是让冰山“融”解,让流动儿童变成本地儿童,让流动、留守儿童的总量越来越少,直到有一天可以变成零。
我们一直在持续关注那些处于流动、留守之间的孩子,记录下他们的故事。
返乡回家的孩子
每每在整理这些孩子的访谈记录时,我们都会忍不住地想,孩子的童年不应该是快乐的吗?为什么这群孩子要早早地体会孤独、体会寄人篱下的滋味?为什么他们不能和自己的父母在一起?为什么他们必须在“上大学的可能”和“与父母分离”之间做一个选择?有多少人能听懂孩子在电话里的沉默与不耐烦,能看懂他们背着父母学会了抽烟——都是他们无声的反抗,是他们孤独时无言的控诉。
我们走遍的北京的打工子弟学校,只为了看见并守候这些流动的希望。
北京打工子弟学校地图
每消失一所学校,就意味着这群生活在城市边缘的孩子要离开原本学习生活的学校,离开自己的父母,重新适应新的生活。对孩子而言,他们跟随父母来到城市或出生于城市,他们及他们的父母为了留在城市,捱过了就近选择学校及居住地的艰辛,却无力守住站立的一席之地,他们没有反抗的选择。
沉默、落寞、茫然不知所措,只要稍微留意一下你就能看见他们身上背负的沉重,你就能看见城市法规与现实境况之间存在的背离。对那些已经失去校园的孩子而言,那些仍让在自己熟悉的校园学校和生活的孩子是幸福的。然而,这幸福太微弱了。
我们与志愿者团队一起运营微澜图书馆,为那些在城市打工子弟学校和流动儿童社区中心的孩子提供借阅服务。
我们深知,大环境改变需要我们持续不断地努力,我们也可以尽我们所能先推动一些小的环境的改变。我们相信,一个人的阅读习惯和能力是可以终身相伴,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图书馆,建立起孩子们跟书的连接,建立起志愿者和孩子们的连接,孩子们不断增长的阅读能力可以化为他们在这个世界立足的能力,跟多的志愿者的参与,让更多人看见流动儿童教育的问题,一起参与到改善流动儿童成长环境的工作中来。












网友评论